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3-20页 |
1.2.1 地形校正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2 混合像元分解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1.2.3 融合地形信息的混合像元分解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案 | 第20-24页 |
1.3.1 科学问题 | 第20-21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1-24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数据及研究方法 | 第26-47页 |
3.1 数据及软件 | 第26-31页 |
3.1.1 数据来源 | 第26-31页 |
3.1.2 处理软件 | 第31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31-47页 |
3.2.1 大气校正与几何校正 | 第31-32页 |
3.2.2 地形校正方法 | 第32-35页 |
3.2.3 地形校正验证方法 | 第35-37页 |
3.2.4 最优阈值(optimum threshold value)及其精度验证 | 第37-38页 |
3.2.5 端元提取 | 第38-42页 |
3.2.6 端元选取指数判别 | 第42-43页 |
3.2.7 多种多端元光谱混合分解处理模式 | 第43-45页 |
3.2.8 混合像元分解精度验证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地形校正及其验证 | 第47-67页 |
4.1 影像预处理 | 第47页 |
4.2 多种方法地形校正结果 | 第47-54页 |
4.3 地形校正精度验证 | 第54-66页 |
4.3.1 多种方法校正效果对比 | 第54-55页 |
4.3.2 不同数据源下多种方法校正效果对比 | 第55-66页 |
4.4 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多端元光谱混合分解(MESMA)及其验证 | 第67-78页 |
5.1 多端元光谱混合分解影像预处理 | 第67-69页 |
5.1.1 各类别地类统计 | 第67-68页 |
5.1.2. 混淆矩阵精度验证 | 第68-69页 |
5.2 多端元光谱混合分解 | 第69-74页 |
5.2.1 光谱库的建立 | 第69-70页 |
5.2.2 端元的对比及选择 | 第70-74页 |
5.2.3 多端元光谱混合分解 | 第74页 |
5.3 混合像元分解结果 | 第74-75页 |
5.4 混合像元分解精度验证 | 第75-78页 |
第六章 融合地形和纹理信息的多端元光谱混合分解及其验证 | 第78-97页 |
6.1 融合地形和纹理信息的影像端元选择 | 第78-87页 |
6.1.1 最优地形校正后影像端元选择 | 第78-81页 |
6.1.2 地形因子与未校正影像光谱信息组合端元选择 | 第81-84页 |
6.1.3 地形因子与未校正影像光谱及纹理信息组合端元选择 | 第84-87页 |
6.2 融合地形和纹理信息的数据混合像元分解结果 | 第87-91页 |
6.2.1 以SC方法校正后的遥感影像分解结果 | 第88-89页 |
6.2.2 地形因子与未校正影像光谱信息组合分解结果 | 第89-90页 |
6.2.3 地形因子与未校正影像光谱及纹理信息组合分解结果 | 第90-91页 |
6.3 融合地形和纹理信息的数据混合像元分解精度验证及对比 | 第91-97页 |
6.3.1 均方根误差精度验证及对比 | 第91-93页 |
6.3.2 均方差及决定系数验证及对比 | 第93-97页 |
第七章 讨论 | 第97-101页 |
7.1 不同DEM数据源下多种地形校正的对比分析 | 第97-98页 |
7.1.1 七种地形校正方法的对比分析VS.不同评价策略 | 第97-98页 |
7.1.2 不同DEM数据源 | 第98页 |
7.2 融合地形和纹理信息的多端元光谱混合分解 | 第98-100页 |
7.2.1 多光谱遥感影像的端元选取 | 第98-99页 |
7.2.2 四种不同的多端元光谱混合分解的对比 | 第99页 |
7.2.3 山区破碎景观多端元光谱混合分解 | 第99-100页 |
7.3 不确定性 | 第100-101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10页 |
参加会议及发表文章情况 | 第110-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