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5-22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6-20页 |
1.2.1 静态分析技术 | 第17-18页 |
1.2.2 动态分析技术 | 第18页 |
1.2.3 第三方库隐私风险研究 | 第18-20页 |
1.3 研究内容和主要思路 | 第20-21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21-22页 |
2 相关知识介绍 | 第22-36页 |
2.1 ANDROID平台相关知识 | 第22-26页 |
2.1.1 Android平台体系框架 | 第22-24页 |
2.1.2 Android应用结构 | 第24-25页 |
2.1.3 安全机制 | 第25-26页 |
2.2 ANDROID第三方库 | 第26-30页 |
2.2.1 第三方库基本知识 | 第26-28页 |
2.2.2 第三方库隐私风险 | 第28-30页 |
2.3 XPOSED框架 | 第30-32页 |
2.4 TAINTDROID动态污点追踪系统 | 第32-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3 ANDROID细粒度隐私泄露路径模型 | 第36-43页 |
3.1 ANDROID系统隐私源 | 第36-37页 |
3.2 隐私泄露路径模型 | 第37-41页 |
3.2.1 分析方法 | 第38-39页 |
3.2.2 隐私泄露路径模型 | 第39-41页 |
3.3 隐私泄露路径风险分析 | 第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4 基于XPOSED的ANDROID隐私泄露分析工具 | 第43-55页 |
4.1 总体框架 | 第43-44页 |
4.2 系统实现 | 第44-48页 |
4.2.1 第三方库识别 | 第44-45页 |
4.2.2 Xposed隐私监控模块 | 第45-48页 |
4.2.3 隐私风险分析模块 | 第48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8-54页 |
4.3.1 实验设计 | 第48-50页 |
4.3.2 实验结果 | 第50-52页 |
4.3.3 第三方库隐私风险评估示例 | 第52-53页 |
4.3.4 工具准确性评估 | 第53-54页 |
4.4 系统评价 | 第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5 细粒度双向动态污点追踪FINEDROID系统 | 第55-72页 |
5.1 系统框架 | 第55-57页 |
5.2 隐私流追踪 | 第57-62页 |
5.2.1 隐私信息获取者 | 第57-58页 |
5.2.2 隐私信息泄露者 | 第58-59页 |
5.2.3 动态污点追踪 | 第59-62页 |
5.3 返回流追踪 | 第62-66页 |
5.3.1 返回流追踪源点 | 第62-64页 |
5.3.2 返回流追踪Sink点 | 第64-65页 |
5.3.3 隐私泄露风险分析 | 第65-66页 |
5.4 实验与分析 | 第66-70页 |
5.4.1 隐私流追踪功能测试 | 第66-68页 |
5.4.2 返回流追踪功能测试 | 第68-69页 |
5.4.3 FineDroid系统性能分析 | 第69-70页 |
5.5 工具总结 | 第70-7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6 结论 | 第72-74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72-73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8-8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