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5页 |
1.2.1 人工湿地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2 水生植物调查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水生植物腐解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区概况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石佛寺人工湿地水生植物调查与动态变化研究 | 第19-25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0页 |
2.1.1 初期水生植物群落构建 | 第19页 |
2.1.2 水生植物遥感调查 | 第19-20页 |
2.1.3 水生植物的实地调查 | 第20页 |
2.2 水生植物的分类 | 第20-21页 |
2.3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1-23页 |
2.3.1 浮叶植物 | 第21-22页 |
2.3.2 沉水植物 | 第22页 |
2.3.3 挺水植物 | 第22-23页 |
2.3.4 湿生植物 | 第23页 |
2.4 健康湿地生态系统已形成与生态自我修复 | 第23-24页 |
2.4.1 健康湿地生态系统已形成 | 第23页 |
2.4.2 生态自我修复 | 第23-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腐解过程对水质的影响研究 | 第25-39页 |
3.1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3.1.1 试验材料的选择 | 第25页 |
3.1.2 试验设计与管理 | 第25-26页 |
3.1.3 试验样品分析和数据处理 | 第26-27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7-37页 |
3.2.1 6种水生植物的腐解过程 | 第27页 |
3.2.2 水生植物腐解对水体pH、DO的影响 | 第27-31页 |
3.2.3 水生植物腐解对水体COD、TN、TP的影响 | 第31-37页 |
3.2.4 水生植物腐解底泥营养物质的变化 | 第3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石佛寺人工湿地对水质的负效应研究 | 第39-48页 |
4.1 监测点布设与监测频次 | 第39-42页 |
4.2 人工湿地对水质的负效应 | 第42-46页 |
4.2.1 人工湿地对溶解氧的影响分析 | 第42页 |
4.2.2 人工湿地对有机物的影响分析 | 第42-44页 |
4.2.3 人工湿地对氮的影响分析 | 第44-46页 |
4.2.4 人工湿地对磷的影响分析 | 第46页 |
4.3 水生植物的管理对策 | 第46-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8-50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48页 |
5.2 建议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