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纳滤膜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 层层自组装技术的介绍 | 第11-12页 |
1.3 层层自组装技术的优势 | 第12页 |
1.4 层层自组装技术的原理 | 第12-13页 |
1.5 层层自组装技术的步骤 | 第13-14页 |
1.6 层层自组装技术的影响因素 | 第14-17页 |
1.6.1 基膜选取的影响 | 第14-15页 |
1.6.2 聚电解质种类的影响 | 第15-16页 |
1.6.3 聚电解质中支撑盐的影响 | 第16页 |
1.6.4 溶液pH值的影响 | 第16-17页 |
1.7 层层自组装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 第17页 |
1.8 层层自组装技术与抗污染材料相结合 | 第17-18页 |
1.9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8-22页 |
1.9.1 选题意义 | 第18-19页 |
1.9.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9.3 研究思路 | 第20-22页 |
2 层层自组装季铵化壳聚糖复合纳滤膜的制备与表征 | 第22-36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2-27页 |
2.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2-23页 |
2.1.2 HTCC的制备 | 第23-24页 |
2.1.3 静电-交联协同作用层层自组装准备(HTCC/PSS)_nHTCC复合纳滤膜 | 第24-26页 |
2.1.4 光还原方法准备(HTCC/PSS)_nHTCC-Ag复合纳滤膜 | 第26-27页 |
2.1.5 CTS、HTCC与(HTCC/PSS)_nHTCC和(HTCC/PSS)_nHTCC-Ag复合膜的表征 | 第27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7-35页 |
2.2.1 CTS和HTCC的结构分析 | 第27-29页 |
2.2.2 复合膜的SEM、FTIR、接触角、XRD和AFM表征分析 | 第29-3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3 (HTCC/PSS)_nHTCC和(HTCC/PSS)_nHTCC-Ag复合纳滤膜的性能评价 | 第36-57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36-41页 |
3.1.1 无机盐浓度-电导率标准曲线 | 第37-38页 |
3.1.2 PPCPs溶液浓度-峰面积标准曲线 | 第38-39页 |
3.1.3 渗透性能实验 | 第39-41页 |
3.1.4 银离子在(HTCC/PSS)_4HTCC复合膜表面的吸附行为 | 第41页 |
3.1.5 (HTCC/PSS)_4HTCC和(HTCC/PSS)_4HTCC-Ag复合膜抑菌实验 | 第41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41-55页 |
3.2.1 制膜条件对(HTCC/PSS)_nHTCC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 第41-47页 |
3.2.2 (HTCC/PSS)_4HTCC复合膜的渗透特性 | 第47-53页 |
3.2.3 (HTCC/PSS)_4HTCC复合膜在硝酸银溶液中的吸附饱和曲线 | 第53页 |
3.2.4 (HTCC/PSS)_4HTCC和(HTCC/PSS)_4HTCC-Ag膜抗菌性测试结果 | 第53-5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4 总结 | 第57-59页 |
4.1 论文总结 | 第57页 |
4.2 问题与建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7页 |
附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