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中城中村改造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郑州市中原区为例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11-20页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三) 理论工具与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 理论工具 | 第16-1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四) 研究框架与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1. 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2. 研究框架 | 第18页 |
(五) 论文的重难点与创新点 | 第18-20页 |
1. 论文的重点 | 第18页 |
2. 论文的难点 | 第18-19页 |
3.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二、城中村改造的基本情况 | 第20-27页 |
(一) 城中村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 第20-22页 |
1. 城中村的概念 | 第20-21页 |
2. 城中村的特点 | 第21页 |
3. 城中村的分类 | 第21-22页 |
(二) 城中村的形成原因 | 第22-23页 |
1. 城市化进程是直接原因 | 第22页 |
2. 城乡二元结构是根本原因 | 第22页 |
3. 经济利益驱动是内在因素 | 第22-23页 |
4. 村庄文化认同是文化因素 | 第23页 |
(三) 城中村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 第23-25页 |
1. 城中村给城市带来的积极作用 | 第23-24页 |
2. 城中村给城市带来的消极作用 | 第24-25页 |
(四) 城中村改造的意义 | 第25-27页 |
1.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 | 第25-26页 |
2. 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的需要 | 第26页 |
3. 推动城中村持续发展的纽带 | 第26-27页 |
三、中原区城中村改造现状 | 第27-35页 |
(一) 中原区城中村改造规划 | 第27-28页 |
1. 总体思路 | 第27页 |
2. 奋斗目标 | 第27-28页 |
3. 基本原则 | 第28页 |
(二) 中原区城中村改造进展 | 第28-32页 |
1. 改造名单 | 第28-30页 |
2. 改造案例 | 第30-32页 |
(三) 中原区城中村改造必要性 | 第32-35页 |
1. 提升城区发展 | 第32-33页 |
2. 推动新区建设 | 第33-34页 |
3. 完善产业体系 | 第34页 |
4. 提高生活品质 | 第34-35页 |
四、中原区城中村改造存在问题及原因 | 第35-40页 |
(一) 中原区城中村改造存在问题 | 第35-37页 |
1. 监管机制不健全 | 第35页 |
2. 统筹规划不合理 | 第35-36页 |
3. 缺乏统一的组织 | 第36-37页 |
4. 项目建设违规现象严重 | 第37页 |
5. 融资方式简单 | 第37页 |
6. 改造后遗留问题多 | 第37页 |
(二) 中原区城中村改造问题原因 | 第37-40页 |
1. 政策制定不明晰 | 第38页 |
2. 公共服务行为缺失 | 第38页 |
3. 城中村村民的阻碍 | 第38页 |
4. 城区发展用地紧张 | 第38-39页 |
5. 建设规划先天不足 | 第39-40页 |
五、城中村改造中的利益博弈与改造模式 | 第40-51页 |
(一) 城中村改造中的利益协调关系 | 第40-45页 |
1. 核心利益相关者主体分析 | 第40-41页 |
2. 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 | 第41-43页 |
3. 核心利益相关者角色定位 | 第43-44页 |
4. 利益协调机制的平衡原则 | 第44-45页 |
(二) 城中村改造典型模式研究 | 第45-47页 |
1. 典型模式介绍 | 第45-46页 |
2. 模式要素分析 | 第46-47页 |
(三) 郑州市城中村改造模式研究 | 第47-51页 |
1. 郑州市城中村改造发展变化历程 | 第47-48页 |
2. 郑州市城中村改造新旧模式比较 | 第48-49页 |
3. 中原区城中村改造模式分析 | 第49-51页 |
六、中原区城中村改造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 第51-56页 |
(一) 中原区城中村改造问题的解决方法 | 第51-53页 |
1. 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改造 | 第51页 |
2. 设立长效统一的组织机构 | 第51-52页 |
3. 增强安置房建设监督管理 | 第52页 |
4. 坚持整体规划整体开发 | 第52页 |
5. 采取多种融资方式共存 | 第52-53页 |
(二) 中原区城中村改造利益协调对策建议 | 第53-56页 |
1. 引入利益相关者纳入机制 | 第53-54页 |
2 用城市规划实现价值最大化 | 第54页 |
3. 制定合约规范开发商行为 | 第54页 |
4. 完善公共政策制定机制 | 第54-55页 |
5. 建立第三方社会评价制度 | 第55-56页 |
结束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个人简历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