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民族史志论文

族群的建构与维系:灵渠守陡人的历史文化与认同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23页
    研究缘起第9-10页
    学术史回顾第10-21页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21-22页
    研究创新点第22-23页
第一章 灵渠:联结岭南少数民族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脐带第23-38页
    第一节 灵渠开凿与修缮历史第23-29页
        一、灵渠的开凿第23-25页
        二、灵渠的修缮第25-29页
    第二节 灵渠:将岭南纳入中国版图的“桥梁”第29-38页
        一、岭南与中原的交通要道第29-33页
        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第33-38页
第二章 灵渠守陡人的来源与演变第38-52页
    第一节 灵渠守陡人的起源第38-42页
        一、陡门的兴修第38-40页
        二、守陡人的缘起第40-42页
    第二节 灵渠守陡人的职责与粮饷田地问题第42-48页
        一、职责第42-45页
        二、粮饷第45-46页
        三、传袭方式及其演变第46-48页
    第三节 守陡人终结的原因第48-52页
        一、灵渠交通地位的弱化第48-50页
        二、守陡人族群间联系的淡化第50-52页
第三章 历史的印记:灵渠守陡人后裔第52-64页
    第一节 守陡人后裔分布格局与成因第52-56页
        一、分布格局第52-54页
        二、分布格局的成因第54-56页
    第二节 守陡人后裔人口第56-59页
    第三节 守陡人后裔姓氏第59-64页
        一、官派陡军的姓氏第60-61页
        二、非官派守陡人的姓氏第61-64页
第四章 灵渠守陡人与当地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第64-76页
    第一节 交往交流的历史第64-69页
    第二节 民族文化的交融第69-76页
第五章 灵渠守陡人的认同第76-88页
    第一节 身份认同第76-81页
    第二节 文化认同第81-88页
结语第88-92页
参考文献第92-99页
后记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张家界民俗文化网络传播研究
下一篇:英国政党关于妇女选举权的态度和策略1866-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