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电池热管理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半导体材料、加热膜加热 | 第11-12页 |
1.2.2 液体加热与散热 | 第12-13页 |
1.2.3 空气散热与加热 | 第13-14页 |
1.2.4 内部加热 | 第14-15页 |
1.2.5 相变材料加热与散热 | 第15-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2 动力电池性能实验及产热分析 | 第18-34页 |
2.1 动力电池实验平台 | 第18-23页 |
2.1.1 实验对象 | 第18-19页 |
2.1.2 实验设备 | 第19-22页 |
2.1.3 实验方法 | 第22-23页 |
2.2 不同环境温度和充放电倍率下电池性能研究 | 第23-27页 |
2.2.1 充电容量 | 第23-24页 |
2.2.2 放电容量 | 第24页 |
2.2.3 放电电压 | 第24-25页 |
2.2.4 电池表面温度 | 第25-27页 |
2.3 动力电池产热分析 | 第27-31页 |
2.3.1 锂离子电池内部结构 | 第28-29页 |
2.3.2 基于HPPC测试法的电池内阻测试 | 第29-30页 |
2.3.3 锂离子电池产热 | 第30-31页 |
2.4 锂离子电池热量的扩散 | 第31-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基于铜棒与热管的动力电池组低温热管理研究 | 第34-53页 |
3.1 铜棒与铝板组合的动力电池组低温预热放电实验 | 第34-38页 |
3.1.1 实验步骤 | 第35-36页 |
3.1.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6-38页 |
3.2 热管与铝板组合的动力电池组低温预热放电实验 | 第38-42页 |
3.2.1 实验步骤 | 第39-40页 |
3.2.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0-42页 |
3.3 热管理系统仿真研究 | 第42-45页 |
3.3.1 仿真模型建立 | 第42-43页 |
3.3.2 仿真模型网格划分 | 第43-44页 |
3.3.3 控制方程与边界条件 | 第44-45页 |
3.4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5-52页 |
3.4.1 铜棒与加热板加热结果 | 第45-47页 |
3.4.2 铜棒与循环水加热结果 | 第47-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4 基于铜棒的动力电池组高温热管理研究 | 第53-62页 |
4.1 动力电池组高温放电散热实验 | 第53-55页 |
4.1.1 实验步骤 | 第54页 |
4.1.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4-55页 |
4.2 热管理系统仿真研究 | 第55-61页 |
4.2.1 仿真模型与边界条件 | 第55-56页 |
4.2.2 单体电池产热仿真结果 | 第56-57页 |
4.2.3 电池组散热仿真结果 | 第57-6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5 基于热电制冷的动力电池组高温热管理研究 | 第62-70页 |
5.1 热管理系统设计 | 第62-63页 |
5.2 热管理系统仿真研究 | 第63-66页 |
5.2.1 仿真模型 | 第63-64页 |
5.2.2 仿真结果 | 第64-66页 |
5.3 实验结果 | 第66-69页 |
5.3.1 自然状态下单体电池表面温升实验 | 第66页 |
5.3.2 基于热管的热管理系统下单体电池表面温升实验 | 第66-68页 |
5.3.3 热管和热电片组合的热管理系统下电池表面温升实验 | 第68-69页 |
5.4 仿真和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6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6 结论 | 第70-71页 |
6.1 结论 | 第70页 |
6.2 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附录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