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橡胶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原料与辅助物料论文--补充剂与填充剂论文

稀土配合物多功能橡胶助剂的制备及其对SBR/SiO2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46页
    1.1 引言第14-15页
    1.2 白炭黑表面改性及其对橡胶的补强第15-21页
        1.2.1 白炭黑的结构及特点第15-16页
        1.2.2 白炭黑表面改性第16-21页
    1.3 橡胶硫化促进的研究进展第21-29页
        1.3.1 橡胶硫化促进剂-硫磺硫化机理第21-24页
        1.3.2 橡胶硫化促进剂的种类及特点第24-27页
        1.3.3 橡胶硫化促进剂的研究进展第27-29页
    1.4 橡胶热氧老化与防护研究进展第29-38页
        1.4.1 橡胶的热氧老化机理第29-31页
        1.4.2 橡胶防老剂种类及防护机理第31-34页
        1.4.3 橡胶防老剂的研究进展第34-38页
    1.5 稀土在橡胶中的应用研究第38-43页
        1.5.1 稀土元素结构及特点第38-39页
        1.5.2 稀土配合物促进剂的研究进展第39-40页
        1.5.3 稀土配合物防老剂的研究进展第40-43页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第43-46页
        1.6.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43-44页
        1.6.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第44页
        1.6.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44-46页
第二章 稀土配合物Sm-GMMP的制备及其对SBR/SiO_2复合材料原位界面改性的研究第46-77页
    2.1 引言第46页
    2.2 实验部分第46-53页
        2.2.1 实验材料第46-47页
        2.2.2 实验仪器第47-48页
        2.2.3 Sm-GMMP的制备第48-49页
        2.2.4 SBR/S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第49-50页
        2.2.5 测试与表征第50-53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53-75页
        2.3.1 Sm-GMMP的结构表征第53-59页
        2.3.2 Sm-GMMP与SiO_2的相互作用分析第59-61页
        2.3.3 SBR/SiO_2混炼胶的硫化性能第61-63页
        2.3.4 SBR/SiO_2复合材料的交联密度第63-64页
        2.3.5 SBR/SiO_2复合材料的填料网络分析第64-67页
        2.3.6 SBR/SiO_2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强度分析第67-69页
        2.3.7 SBR/SiO_2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第69-72页
        2.3.8 SBR/SiO_2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第72-74页
        2.3.9 SBR/SiO_2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第74页
        2.3.10 SBR/SiO_2复合材料的动态压缩疲劳生热性能第74-75页
    2.4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三章 稀土配合物Sm-GMMP对SBR/SiO_2复合材料抗热氧老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第77-96页
    3.1 引言第77页
    3.2 实验部分第77-81页
        3.2.1 实验材料第77-78页
        3.2.2 实验仪器第78页
        3.2.3 SBR/S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第78-79页
        3.2.4 测试与表征第79-8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81-95页
        3.3.1 SBR/SiO_2混炼胶的硫化性能第81-82页
        3.3.2 SBR/SiO_2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第82-83页
        3.3.3 SBR/SiO_2复合材料的加速热氧老化分析第83-84页
        3.3.4 SBR/SiO_2复合材料的FTIR-ATR分析第84-86页
        3.3.5 SBR/SiO_2复合材料的热氧降解行为及动力学分析第86-89页
        3.3.6 SBR/SiO_2复合材料的颜色污染分析第89-92页
        3.3.7 稀土配合物Sm-GMMP的热稳定性分析第92-93页
        3.3.8 稀土配合物Sm-GMMP的抗热氧老化机理分析第93-95页
    3.4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第四章 稀土配合物Re-LDC的制备及其对SBR/SiO_2复合材料硫化和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第96-123页
    4.1 引言第96页
    4.2 实验部分第96-101页
        4.2.1 实验材料第96-97页
        4.2.2 实验仪器第97页
        4.2.3 稀土配合物Re-LDC的制备第97-98页
        4.2.4 SBR/SiO_2/Re-LDC复合材料的制备第98-99页
        4.2.5 测试与表征第99-10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101-121页
        4.3.1 Re-LDC的结构表征第101-107页
        4.3.2 Re-LDC与SiO_2间的相互作用分析第107-109页
        4.3.3 SBR/SiO_2/Re-LDC混炼胶的硫化性能第109-111页
        4.3.4 SBR/SiO_2/Re-LDC复合材料的交联密度第111-112页
        4.3.5 SBR/SiO_2/Re-LDC复合材料的断面微观形貌分析第112-114页
        4.3.6 SBR/SiO_2/Re-LDC复合材料硫化交联结构分析第114-115页
        4.3.7 SBR/SiO_2/Re-LD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第115-118页
        4.3.8 SBR/SiO_2/Re-LDC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第118-120页
        4.3.9 SBR/SiO_2/Re-LDC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第120页
        4.3.10 SBR/SiO_2/Re-LDC复合材料的动态压缩疲劳生热性能第120-121页
    4.4 本章小结第121-123页
第五章 稀土配合物Sm-LDC原位界面改性SBR/SiO_2复合材料及其补强机理研究第123-143页
    5.1 引言第123页
    5.2 实验部分第123-126页
        5.2.1 实验材料第123-124页
        5.2.2 实验仪器第124页
        5.2.3 SBR/S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第124-125页
        5.2.4 测试与表征第125-126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26-141页
        5.3.1 SBR/SiO_2混炼胶的硫化性能第126-129页
        5.3.2 SBR/SiO_2混炼胶的填料网络分析第129-130页
        5.3.3 SBR/SiO_2复合材料的断面微观形貌分析第130-132页
        5.3.4 SBR/SiO_2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强度评价第132-134页
        5.3.5 SBR/SiO_2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第134-137页
        5.3.6 SBR/SiO_2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第137-140页
        5.3.7 SBR/SiO_2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第140-141页
        5.3.8 SBR/SiO_2复合材料的动态压缩疲劳生热性能第141页
    5.4 本章小结第141-143页
第六章 稀土配合物Sm-LDC对SBR/SiO_2复合材料抗热氧老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第143-162页
    6.1 引言第143页
    6.2 实验部分第143-146页
        6.2.1 实验材料第143-144页
        6.2.2 实验仪器第144页
        6.2.3 SBR/S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第144-145页
        6.2.4 SiO_2/防老剂模型化合物的制备第145页
        6.2.5 测试与表征第145-146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46-161页
        6.3.1 SBR/SiO_2复合材料的氧化诱导期(OIT)分析第146-147页
        6.3.2 SBR/SiO_2复合材料加速热氧老化分析第147-150页
        6.3.3 SBR/SiO_2复合材料交联密度分析第150-151页
        6.3.4 SBR/SiO_2复合材料的FTIR-ATR分析第151-152页
        6.3.5 SBR/SiO_2复合材料的热氧降解行为及动力学分析第152-157页
        6.3.6 SBR/SiO_2复合材料的颜色污染分析第157-159页
        6.3.7 稀土配合物Sm-LDC的热稳定性分析第159-160页
        6.3.8 稀土配合物Sm-LDC的抗热氧老化机理分析第160-161页
    6.4 本章小结第161-162页
结论第162-164页
参考文献第164-18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81-183页
致谢第183-184页
附件第184页

论文共1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锰掺杂近红外发光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光谱性能研究
下一篇:聚集诱导发光材料的构效关系及电致发光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