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居住建筑论文--传统住宅(民居)论文

陕西传统民居地理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绪论第15-29页
    一、选题缘起第15-17页
    二、学术史回顾第17-22页
        (一) 中国传统民居研究第17-20页
        (二) 陕西传统民居研究现状第20-22页
    三、相关理论基础第22-24页
        (一) 决定论第22页
        (二) 可能论第22-23页
        (三) 文化生态论第23-24页
    四、资料与方法第24-26页
        (一) 资料第24-25页
        (二) 方法第25-26页
    五、研究框架第26-29页
第一章 陕西民居的历史发展第29-37页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至明第29-34页
        一、新石器时代第29-32页
        二、夏商周第32页
        三、秦汉至隋唐第32-34页
        四、宋至明第34页
    第二节 清代以降第34-36页
        一、秦岭以北地区第34-36页
        二、秦岭以南地区第36页
    小结第36-37页
第二章 秦岭以北地区传统民居及其地域分异第37-85页
    第一节 窑洞第37-60页
        一、形制特点第38-43页
        二、靠崖窑的分布情况第43-53页
        三、地坑院的分布情况第53-56页
        四、锢窑的分布情况第56-60页
    第二节 合院第60-77页
        一、陕北合院第61-66页
        二、关中窄院第66-77页
    第三节 其他第77-84页
        一、土木瓦房第77-81页
        二、石板房第81-83页
        三、木庵土房第83页
        四、平顶房第83-84页
    小结第84-85页
第三章 秦岭以南地区传统民居及其地域分异第85-111页
    第一节 土木瓦房第85-91页
        一、形制特点第85-88页
        二、分布情况第88-91页
    第二节 石片房第91-95页
        一、形制特点第91-92页
        二、分布情况第92-95页
    第三节 合院第95-103页
        一、形制特点第95-100页
        二、分布情况第100-103页
    第四节 其他第103-110页
        一、竹木房第103-105页
        二、茅草房第105-108页
        三、吊脚楼第108-110页
    小结第110-111页
第四章 陕西传统民居的形成机制第111-163页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性作用第111-135页
        一、顺应地形第111-122页
        二、就地取材第122-128页
        三、气候环境第128-135页
    第二节 经济环境的制约第135-144页
        一、经济发展水平第135-141页
        二、生产生活方式第141-144页
    第三节 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第144-161页
        一、传统民居的营建习俗第144-152页
        二、礼制思想的体现第152-156页
        三、异地建筑风格的引进第156-159页
        四、军事防御第159-161页
    小结第161-163页
第五章 陕西传统民居文化地理区划第163-183页
    第一节 区划主导指标的确定第164-178页
        一、基本原则第164-165页
        二、区划指标的确定第165-178页
    第二节 陕西传统民居文化地理区划第178-182页
        一、黄土高原传统民居文化区第178-179页
        二、秦巴山地传统民居文化区第179-182页
    小结第182-183页
结论与讨论第183-187页
参考文献第187-205页
致谢第205-207页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207页

论文共2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团簇式和第一原理计算的若干铀基燃料中化合物的相稳定性研究
下一篇:波纹管型空心楼盖力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