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恩·吕森历史叙事理论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选题价值与意义 | 第8-9页 |
(一)选题价值 | 第8-9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 第14-16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三)研究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吕森生平及其学术道路 | 第16-20页 |
第二章 吕森历史叙事理论的基本构成 | 第20-30页 |
一、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及吕森对其的态度 | 第20-24页 |
二、四种叙事类型的基本内容 | 第24-27页 |
(一)传统叙事 | 第25页 |
(二)典型叙事 | 第25-26页 |
(三)批判叙事 | 第26页 |
(四)基因叙事 | 第26-27页 |
三、四种叙事类型的关系与运用 | 第27-30页 |
第三章 吕森历史叙事理论与其相关范畴 | 第30-42页 |
一、学科矩阵中的历史叙事 | 第30-35页 |
(一)历史意义的问题 | 第30-31页 |
(二)学科矩阵的原则、层面与策略 | 第31-34页 |
(三)历史叙事是历史思想再现的形式 | 第34-35页 |
二、历史叙事与历史意识 | 第35-36页 |
三、历史叙事与历史解释 | 第36-37页 |
四、历史叙事与客观性 | 第37-42页 |
第四章 吕森历史叙事理论的若干特征 | 第42-48页 |
一、根植于历史的立场 | 第42-45页 |
二、科学合理性与文学艺术性并存 | 第45-46页 |
三、极其强烈的现实关怀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