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供水管网漏损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漏损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2.2 漏损控制模型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3 供水管网运行监测系统 | 第14-15页 |
1.3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15-18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1.3.3 论文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城市供水管网运行监测系统构建研究 | 第18-36页 |
2.1 系统整体架构分析 | 第18-22页 |
2.1.1 系统构架思路 | 第18-19页 |
2.1.2 系统组成分析 | 第19-21页 |
2.1.3 系统架构内容 | 第21-22页 |
2.2 供水管网监测系统需求分析 | 第22-24页 |
2.2.1 系统用户分析 | 第22-23页 |
2.2.2 系统功能需求 | 第23-24页 |
2.3 平台功能构建 | 第24-35页 |
2.3.1 管网基本信息管理及三维可视化展示 | 第24-27页 |
2.3.2 供水管网运行状态实时显示 | 第27-33页 |
2.3.3 运行状态异常报警及预警分析 | 第33-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供水管网运行监测系统构建 | 第36-67页 |
3.1 供水管网运行监测数据采集系统 | 第36-51页 |
3.1.1 系统监测数据采集点布局分析 | 第36-38页 |
3.1.2 系统监测数据采集设备 | 第38-42页 |
3.1.3 监测数据采集设备部署 | 第42-51页 |
3.2 供水管网安全监测系统数据网络传输系统 | 第51-54页 |
3.2.1 网络传输分析 | 第51-53页 |
3.2.2 广域网络传输带宽设计 | 第53页 |
3.2.3 网络传输内容 | 第53页 |
3.2.4 网络传输设备安装要求 | 第53页 |
3.2.5 供水管网安全监测系统网络传输 | 第53-54页 |
3.3 供水管网安全监测应用系统集成 | 第54-62页 |
3.3.1 综合在线监测 | 第54-56页 |
3.3.2 管网风险评估 | 第56-58页 |
3.3.3 管网风险预警 | 第58-60页 |
3.3.4 模拟调度分析 | 第60-62页 |
3.4 数据库设计与构建 | 第62-64页 |
3.4.1 基础信息数据库 | 第63页 |
3.4.2 监测信息数据库 | 第63页 |
3.4.3 预警信息数据库 | 第63页 |
3.4.4 事件信息数据库 | 第63-64页 |
3.4.5 地理信息数据库 | 第64页 |
3.4.6 模型数据库 | 第64页 |
3.5 系统界面 | 第64-6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四章 供水管网监测系统应用研究 | 第67-90页 |
4.1 水量漏损分析夜间最小流量分析确定漏损区域 | 第67-73页 |
4.1.1 水量平衡表 | 第67-68页 |
4.1.2 通过夜间最小流量确定新增漏损产生的研究 | 第68-70页 |
4.1.3 夜间最小流量时刻漏损量计算日总漏损量的方法研究 | 第70-73页 |
4.2 DMA夜间最小流量的灰色DGM(1,1)动态预测研究 | 第73-79页 |
4.2.1 灰色预测的介绍 | 第73-74页 |
4.2.2 GM(1,1)灰色预测模型推导 | 第74-76页 |
4.2.3 DGM(1,1)夜间最小流量值的预测 | 第76-79页 |
4.3 供水管网安全监测系统典型月度运行情况分析研究 | 第79-87页 |
4.3.1 监测对象典型月份运行概况 | 第79页 |
4.3.2 高风险管线评级 | 第79-84页 |
4.3.3 漏损预警 | 第84-85页 |
4.3.4 监测前端设备运行情况 | 第85-87页 |
4.4 效益分析 | 第87-89页 |
4.4.1 经济效益 | 第87-88页 |
4.4.2 社会效益 | 第88-8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五章 结论展望 | 第90-92页 |
5.1 结论 | 第90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