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合成树脂与塑料工业论文--缩聚类树脂及塑料论文--聚氨酯类(聚氨基甲酸酯类)及塑料论文

pH敏感水性超支化聚氨酯的制备及聚酰亚胺改性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9页
    1.1 聚氨酯第14页
    1.2 水性聚氨酯第14-17页
        1.2.1 水性聚氨酯原料第14-16页
        1.2.2 聚氨酯的水性化方法第16页
        1.2.3 水性聚氨酯的分类第16-17页
    1.3 超支化聚氨酯第17-22页
        1.3.1 超支化聚氨酯的合成方法第17-18页
            1.3.1.1 双单体法第17-18页
            1.3.1.2 超支化聚合物末端改性第18页
        1.3.2 超支化聚氨酯的改性第18-22页
            1.3.2.1 元素改性第19页
            1.3.2.2 有机金属改性第19页
            1.3.2.3 树脂复配改性第19-20页
            1.3.2.4 天然大分子改性第20-21页
            1.3.2.5 金属及其化合物改性第21页
            1.3.2.6 碳材料改性第21页
            1.3.2.7 硅(钛)材料改性第21-22页
    1.4 聚氨酯树脂的应用第22-27页
        1.4.1 聚氨酯在涂料中的应用第22页
        1.4.2 聚氨酯在胶粘剂中的应用第22-23页
        1.4.3 聚氨酯在泡沫材料中的应用第23页
        1.4.4 聚氨酯在电磁屏蔽材料中的应用第23页
        1.4.5 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应用第23-24页
        1.4.6 聚氨酯在重金属分离材料中的应用第24页
        1.4.7 聚氨酯在形状记忆材料中的应用第24-25页
        1.4.8 聚氨酯在水凝胶中的应用第25页
        1.4.9 聚氨酯在储能材料中的应用第25页
        1.4.10 聚氨酯在生物材料中的应用第25-26页
        1.4.11 聚氨酯的其他应用第26-27页
    1.5 pH敏感型聚氨酯第27页
    1.6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第27-29页
第二章 N,N-二羟乙基2氨基丙酸羟乙酯的合成第29-33页
    2.1 实验原料及仪器第29-30页
        2.1.1 实验原料及规格第29页
        2.1.2 原料的纯化第29页
        2.1.3 主要实验仪器第29页
        2.1.4 主要测试表征仪器第29-30页
    2.2 分析与测试第30页
        2.2.1 红外光谱(FT-IR)第30页
        2.2.2 核磁共振普(NMR)第30页
    2.3 N,N-二羟乙基2氨基丙酸羟乙酯的合成第30页
    2.4 N,N-二羟乙基2氨基丙酸羟乙酯的测试与表征第30-32页
        2.3.1 红外光谱分析第30-31页
        2.3.2 核磁共振分析第31-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水性超支化聚氨酯(WHBPU)的合成第33-54页
    3.1 实验原料及仪器第33-34页
        3.1.1 实验原料及规格第33页
        3.1.2 原料的纯化第33-34页
        3.1.3 主要实验仪器第34页
        3.1.4 主要测试表征仪器第34页
    3.2 分析与测试第34-37页
        3.2.1 NCO的含量测定第34-35页
            3.2.1.1 试剂规格与处理第35页
            3.2.1.2 测定方法第35页
        3.2.2 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35页
        3.2.3 核磁共振分析(NMR)第35页
        3.2.4 动态光散射分析(DLS)第35-36页
        3.2.5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36页
        3.2.6 储存稳定性分析第36页
        3.2.7 离心稳定性分析第36页
        3.2.8 耐水性分析第36页
        3.2.9 凝胶渗透色谱(GPC)第36页
        3.2.10 热重分析(TGA)第36页
        3.2.11 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DSC)第36-37页
        3.2.12 细胞毒性测试第37页
        3.2.13 pH敏感性第37页
        3.2.14 外观分析第37页
    3.3 水性超支化聚氨酯的合成第37-38页
    3.4 水性超支化聚氨酯的测试与表征第38-52页
        3.4.1 NCO含量的测定第38页
        3.4.2 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38-39页
        3.4.3 核磁共振分析(NMR)第39-40页
        3.4.4 储存稳定性分析第40-41页
        3.4.5 离心稳定性分析第41页
        3.4.6 动态光散射分析(DLS)第41-42页
        3.4.7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42-44页
        3.4.8 耐水性分析第44-45页
        3.4.9 凝胶渗透色谱(GPC)第45-46页
        3.4.10 热重分析(TGA)第46-48页
            3.4.10.1 NCO/OH对WHBPU热稳定性的影响第47-48页
        3.4.11 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DSC)第48-49页
        3.4.12 细胞毒性测试第49-50页
        3.4.13 pH敏感性第50-52页
        3.4.14 外观分析第52页
    3.5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四章 聚酰亚胺改性水性超支化聚氨酯的合成第54-69页
    4.1 实验原料及仪器第54-56页
        4.1.1 实验原料及规格第54页
        4.1.2 原料的纯化第54-55页
        4.1.3 主要实验仪器第55页
        4.1.4 主要测试仪器第55-56页
    4.2 分析与测试第56-57页
        4.2.1 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56页
        4.2.2 储存稳定性分析第56页
        4.2.3 离心稳定性分析第56页
        4.2.4 耐水性分析第56页
        4.2.5 动态光散射分析(DLS)第56页
        4.2.6 热重分析(TGA)第56页
        4.2.7 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DSC)第56-57页
        4.2.8 力学性能分析第57页
        4.2.9 外观分析第57页
    4.3 聚酰亚胺改性水性超支化聚氨酯(WHBPU-PI)的合成第57-59页
        4.3.1 线性聚酰亚胺(PI)的合成第57-58页
        4.3.2 聚酰亚胺改性水性超支化聚氨酯的合成第58-59页
    4.4 聚酰亚胺的测试与表征第59-67页
        4.4.1 红外光谱分析第59-60页
        4.4.2 储存稳定性分析第60页
        4.4.3 离心稳定性分析第60-61页
        4.4.4 耐水性分析第61-62页
        4.4.5 动态光散射分析(DLS)第62页
        4.4.6 热重分析(TGA)第62-64页
        4.4.7 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DSC)第64-65页
        4.4.8 力学性能分析第65-66页
        4.4.9 外观分析第66-67页
    4.5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80页
攻读硕士期间相关的研究成果第80-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回收PC与ABS共混体系增韧阻燃改性研究
下一篇:苯并噁嗪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