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地区低能耗建筑供热方式应用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1 低能耗建筑在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低能耗建筑供热方式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3 国外低能耗建筑供热方式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低能耗建筑供热方式研究 | 第16-34页 |
2.1 太阳能供热 | 第16-20页 |
2.1.1 太阳能辐射条件 | 第16-18页 |
2.1.2 太阳能供热系统 | 第18-20页 |
2.2 空气源热泵供热 | 第20-24页 |
2.2.1 严寒地区气候条件 | 第21-22页 |
2.2.2 空气源热泵供热系统 | 第22-24页 |
2.3 电供热系统 | 第24-26页 |
2.4 末端散热设备 | 第26-27页 |
2.5 构建数学模型 | 第27-28页 |
2.6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及电辅助复合供热系统 | 第28-33页 |
2.6.1 复合供热系统运行策略 | 第29-32页 |
2.6.2 复合供热系统安全策略 | 第32-33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工程案例 | 第34-58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34-36页 |
3.2 Dest动态负荷模拟 | 第36-44页 |
3.2.1 构建建筑模型 | 第36-37页 |
3.2.2 建筑参数设定 | 第37-44页 |
3.3 模拟结果 | 第44-48页 |
3.3.1 结果输出 | 第44-45页 |
3.3.2 逐时气象数据 | 第45-47页 |
3.3.3 建筑逐时热负荷 | 第47页 |
3.3.4 负荷结果统计 | 第47-48页 |
3.4 供热方式 | 第48-52页 |
3.5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系统经济性优化 | 第52-55页 |
3.6 实际工程测试 | 第55-5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环境效益及经济性分析 | 第58-60页 |
4.1 环境效益分析 | 第58页 |
4.2 经济性分析 | 第58-5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结论及建议 | 第60-62页 |
5.1 结论 | 第60页 |
5.2 建议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65-66页 |
在学期间参加专业实践及工程项目研究工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