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金属有机框架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传感性能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1章 绪论第11-34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概述第11-21页
        1.2.1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化学结构第11-13页
        1.2.2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命名第13页
        1.2.3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第13-14页
        1.2.4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氧化还原活性第14-21页
    1.3 金属有机框架膜材料概述第21-25页
        1.3.1 金属有机框架膜材料的合成策略第21-23页
        1.3.2 金属有机框架膜的前景展望第23-25页
    1.4 电化学传感器第25-27页
        1.4.1 电化学传感器的发展历程第25-26页
        1.4.2 电化学传感器的分类和原理第26-27页
    1.5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氧化还原活性体系开发第27-32页
        1.5.1 气体分离与存储装置第27-28页
        1.5.2 电致变色器件第28页
        1.5.3 电化学传感器第28-30页
        1.5.4 其他电化学体系的应用第30-32页
    1.6 本论文的设想及研究内容第32-34页
        1.6.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32页
        1.6.2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第32-34页
第2章 电化学合成铜-有机框架薄膜电极对BrO_3~-的安培检测性能的研究第34-51页
    2.1 引言第34-35页
    2.2 实验部分第35-36页
        2.2.1 药品与试剂第35页
        2.2.2 仪器第35-36页
        2.2.3 电化学合成NENU-3 膜第36页
        2.2.4 电化学测试第36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6-48页
        2.3.1 NENU-3 膜材料和表征第36-40页
        2.3.2 NENU-3 薄膜电极的电化学表征第40-47页
        2.3.3 NENU-3 膜电极检测溴酸根第47-48页
    2.4 NENU-3 膜电极的抗干扰性和稳定性第48-49页
    2.5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3章 多孔镍负载ZIF-8 复合膜电极协同检测水合肼的研究第51-74页
    3.1 引言第51-52页
    3.2 实验部分第52-55页
        3.2.1 化学试剂第52-53页
        3.2.2 仪器第53页
        3.2.3 电化学制备多孔镍膜第53-54页
        3.2.4 ZIF-金属复合膜的制备第54页
        3.2.5 电化学测试第54-5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5-72页
        3.3.1 基本表征第55-61页
        3.3.2 复合膜的电化学行为第61-69页
        3.3.3 复合膜对肼的安培检测第69-72页
    3.4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4章 负载Bi/MIL-101(Cr)的碳布电极同时检测痕量Pb(Ⅱ)和Cd(Ⅱ)的研究第74-92页
    4.1 引言第74-75页
    4.2 实验部分第75-77页
        4.2.1 化学试剂第75-76页
        4.2.2 仪器第76页
        4.2.3 MIL-101(Cr)的合成第76-77页
        4.2.4 Bi/MIL-101(Cr)的制备第77页
        4.2.5 Bi/MIL-101(Cr)/CC的制备第77页
        4.2.6 电化学测试第7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7-91页
        4.3.1 基本表征第77-84页
        4.3.2 Bi/MIL-101(Cr)电化学行为第84-86页
        4.3.3 Bi/MIL-101(Cr)/CC检测Pb~(2+)和Cd~(2+)实验条件的优化第86-87页
        4.3.4 Bi/MIL-101(Cr)/CC检测Pb~(2+)和Cd~(2+)第87-91页
    4.4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结论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107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7-109页
致谢第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效液相色谱—间接紫外检测法分析烷基磺酸盐的研究
下一篇:CDs/BiOI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