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7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论文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10-12页 |
1.2.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 新疆稀土资源的简介 | 第12-14页 |
1.4 稀土钙钛矿 | 第14-19页 |
1.4.1 钙钛矿的简介 | 第14-16页 |
1.4.2 稀土钙钛矿氧化物晶体的结构 | 第16-19页 |
1.5 稀土钙钛矿复合氧化物的应用 | 第19-26页 |
1.5.1 稀土钙钛矿电学性质的应用 | 第19-20页 |
1.5.2 稀土钙钛矿磁学性质的应用 | 第20页 |
1.5.3 稀土钙钛矿热力学性质的应用 | 第20-21页 |
1.5.4 稀土钙钛矿净化机车尾气 | 第21-26页 |
1.6 工作量统计 | 第26-27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27-34页 |
2.1 量子化学及其发展 | 第27-29页 |
2.2 密度泛函理论 | 第29-30页 |
2.3 交换关联能 | 第30-31页 |
2.4 过渡态理论与活化能 | 第31-34页 |
第三章 稀土钙钛矿LaCoO_3的结构和基本性质研究 | 第34-46页 |
3.1 前言 | 第34-35页 |
3.2 计算模型及方法 | 第35-36页 |
3.2.1 计算模型 | 第35-36页 |
3.2.2 计算方法 | 第36页 |
3.3 计算结构与讨论 | 第36-45页 |
3.3.1 优化测试 | 第36-39页 |
3.3.2 能带结构 | 第39-43页 |
3.3.3 电子态密度—分波态密度分析 | 第43-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稀土钙钛矿LaCoO_3吸附NO的吸附机理研究 | 第46-63页 |
4.1 前言 | 第46-47页 |
4.2 计算方法及模型 | 第47-48页 |
4.2.1 计算方法 | 第47页 |
4.2.2 计算模型 | 第47-48页 |
4.3 优化测试 | 第48-50页 |
4.4 吸附构型及吸附能 | 第50-55页 |
4.4.1 吸附构型 | 第50-54页 |
4.4.2 吸附能 | 第54-55页 |
4.5 NO吸附在LaCoO_3上电性分析 | 第55-62页 |
4.5.1 布居分析——Mulliken和Hirshfeld电荷 | 第55-56页 |
4.5.2 电荷密度差分析 | 第56-58页 |
4.5.3 电子态密度—分波态密度分析 | 第58-6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稀土钙钛矿LaCoO_3上催化NO的反应机理研究 | 第63-79页 |
5.1 前言 | 第63-64页 |
5.2 计算模型及方法 | 第64-65页 |
5.2.1 计算模型 | 第64-65页 |
5.2.2 计算方法 | 第65页 |
5.3 NO在LaCoO_3上的加氧反应路径 | 第65-71页 |
5.3.1 NO_2~*的形成 | 第66-68页 |
5.3.2 NO_2的脱附 | 第68-69页 |
5.3.3 NO_3~*的形成 | 第69-71页 |
5.4 NO与NO在LaCoO_3上的反应路径 | 第71-75页 |
5.4.1 N_2O的形成 | 第72-74页 |
5.4.2 N_2O的分解 | 第74-7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5-7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2页 |
6.1 结论 | 第79-80页 |
6.2 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5页 |
致谢 | 第95-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