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气候学论文--气候的形成和影响气候的因素论文

人为气溶胶强迫对东亚夏季风影响的模拟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5页
    1.1 引言第11-14页
    1.2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14-15页
第二章 模式信息和试验设计第15-21页
    2.1 模式介绍第15-16页
    2.2 模式评估第16-17页
    2.3 试验设计第17-21页
第三章 全球、东亚局地和东亚之外区域人为气溶胶排放变化对东亚夏季风系统的影响第21-43页
    3.1 人为气溶胶柱含量和有效辐射强迫变化第21-24页
    3.2 东亚夏季风系统对人为气溶胶增加的响应第24-40页
        3.2.1 AOD和云性质的变化第24-28页
        3.2.2 辐射收支的变化第28-30页
        3.2.3 热力场和动力场反馈第30-37页
        3.2.4 降水和地表潜热通量的反馈第37-40页
    3.3 本章小结第40-43页
第四章 不同种类人为气溶胶排放变化对东亚夏季风系统的响应第43-61页
    4.1 各类人为气溶胶柱浓度的分布第43-44页
    4.2 散射性气溶胶(硫酸盐和有机碳)增加对EASM的影响第44-53页
        4.2.1 辐射通量和云性质变化第44-48页
        4.2.2 热力场和动力场反馈以及东亚副热带急流的变化第48-52页
        4.2.3 降水反馈第52-53页
        4.2.4 结论第53页
    4.3 吸收性气溶胶(黑碳)增加对EASM系统的影响第53-59页
        4.3.1 云量和辐射收支的响应第53-55页
        4.3.2 热力场和动力场反馈以及东亚副热带急流变化第55-57页
        4.3.3 降水反馈第57-58页
        4.3.4 EASM对显著增加的黑碳气溶胶的响应第58-59页
    4.4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和讨论第61-65页
    5.1 主要结论第61-63页
    5.2 主要创新点第63-64页
    5.3 存在的不足以及对未来工作的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2页
致谢第72-74页
作者简介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降水粒子谱形参数对江淮强对流天气影响的数值研究
下一篇:庐山过冷雾微结构及积冰增长机制观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