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临床研究 | 第10-20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0-14页 |
2.1 诊断标准 | 第10-11页 |
2.2 临床资料 | 第11-13页 |
2.3 临床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2.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 第14页 |
3 统计学处理 | 第14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14-20页 |
4.1 临床近期疗效评价比较 | 第14-16页 |
4.2 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比较 | 第16-17页 |
4.3 四组患者生存期的比较 | 第17页 |
4.4 治疗前后肿瘤标记物CEA、CYFRA21-1、CA-125 的测定 | 第17-19页 |
4.5 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 | 第19-20页 |
讨论 | 第20-29页 |
1 中医学对肺癌的认识 | 第20-24页 |
1.1 中医学对肺癌病名的认识 | 第20页 |
1.2 病因病机 | 第20-22页 |
1.3 治则治法 | 第22-23页 |
1.4 肺抑瘤膏组成及方义剖析: | 第23-24页 |
2 中药膏方的历史沿革及临床应用概述 | 第24-25页 |
3 中医药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 第25-26页 |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肺腺癌转移关系的现代研究 | 第26页 |
5 肺抑瘤膏的多靶点作用 | 第26-27页 |
6 临床观察及疗效分析 | 第27-29页 |
6.1 临床主症的变化 | 第27页 |
6.2 病灶变化的比较 | 第27页 |
6.3 KPS评分的改变 | 第27页 |
6.4 体重指数的变化 | 第27-28页 |
6.5 生存期的比较 | 第28页 |
6.6 肿瘤标记物的变化 | 第28页 |
6.7 不良反应情况 | 第28-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综述 | 第32-40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附录 | 第40-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