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安全保密论文

基于JS散度的智能终端安全认证方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0-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1.2.1 显示认证第16-17页
        1.2.2 隐式认证第17-18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 论文组织结构第19-20页
第二章 身份认证相关基础知识第20-28页
    2.1 安全和认证概述第20页
        2.1.1 安全第20页
        2.1.2 认证第20页
    2.2 身份认证技术第20-26页
        2.2.1 静态密码第21-22页
        2.2.2 动态密码第22-23页
        2.2.3 USB KEY第23-24页
        2.2.4 智能卡(IC卡)第24页
        2.2.5 生物识别第24-25页
        2.2.6 双因子认证第25-26页
    2.3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三章 JS散度与FIDO标准第28-38页
    3.1 JS散度第28-33页
        3.1.1 信息熵的概念第28页
        3.1.2 信息熵的性质第28-29页
        3.1.3 KL距离与信息熵第29-30页
        3.1.4 KL距离的性质第30页
        3.1.5 JS散度与KL距离第30-32页
        3.1.6 JS散度的性质第32页
        3.1.7 JS散度研究现状第32-33页
    3.2 FIDO标准第33-37页
        3.2.1 FIDO标准概述第33-34页
        3.2.2 U2F协议第34-35页
        3.2.3 UAF协议第35-37页
    3.3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基于JS散度的智能终端安全认证方法第38-52页
    4.1 基于JS散度的特征相似度计算方法第38-42页
        4.1.1 方法概述第38-39页
        4.1.2 数据预处理第39-40页
        4.1.3 特征重构第40-42页
        4.1.4 特征相似度计算第42页
    4.2 可行性分析第42-45页
        4.2.1 数据收集第43页
        4.2.2 结果及分析第43-45页
    4.3 本文认证方法的总体设计第45-47页
        4.3.1 总体认证框架第45-46页
        4.3.2 总体认证流程第46-47页
    4.4 本文认证方法的具体认证流程第47-50页
        4.4.1 用户训练阶段第47-49页
        4.4.2 用户认证阶段第49-50页
    4.5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五章 实验与结果分析第52-72页
    5.1 实验数据集第52-53页
    5.2 性能指标第53-55页
    5.3 常用距离度量方法第55-58页
    5.4 实验步骤与结果分析第58-70页
        5.4.1 训练样本集的大小对认证结果的影响第58-61页
        5.4.2 区间划分的数量对认证结果的影响第61-64页
        5.4.3 是否重训练对认证结果的影响第64-66页
        5.4.4 不同距离度量方法对认证结果的影响第66-70页
    5.5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2-74页
    6.1 研究总结第72页
    6.2 工作展望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致谢第78-80页
作者简介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元搜索的垂直搜索系统的通用框架模型的研究
下一篇:石油智能数字化控制终端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