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空气调节论文--空气调节制冷技术论文

区域供冷系统运行监测及负荷特性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2 课题提出与意义第13-14页
    1.3 国内外应用和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1 应用现状第14页
        1.3.2 研究现状第14-16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二章 区域供冷系统Web实时监测平台的搭建及数据采集第18-31页
    2.1 区域供冷系统运行实测第18-20页
        2.1.1 测试前的准备工作第18页
        2.1.2 基本参数的测量方法和仪表的选择第18-20页
    2.2 区域供冷系统web实时监测平台的搭建第20-27页
        2.2.1 平台搭建主要内容介绍第20-21页
        2.2.2 平台搭建的具体工作第21-25页
        2.2.3 监测平台主要功能第25-27页
    2.3 区域供冷系统基本信息及数据的收集第27-30页
        2.3.1 区域供冷系统A基本信息第27-28页
        2.3.2 区域供冷系统B基本信息第28-29页
        2.3.3 运行监测数据收集与校核第29-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区域供冷系统实际负荷及运行分析第31-45页
    3.1 区域供冷系统负荷特性分析第31-37页
        3.1.1 供冷季负荷特性第31-34页
        3.1.2 典型日负荷特性第34-35页
        3.1.3 工作日/周末、昼夜负荷特性第35-37页
    3.2 负荷特性下系统的运行第37-43页
        3.2.1 冷机运行策略第37-41页
        3.2.2 冷机及系统能效第41-43页
    3.3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建筑组合形式下系统负荷特性分析第45-59页
    4.1 典型建筑动态负荷模拟第45-53页
        4.1.1 模拟软件的选取第45-46页
        4.1.2 模拟软件及方法可行性验证第46-49页
        4.1.3 典型建筑冷负荷模拟及分析第49-53页
    4.2 区域供冷系统建筑组合形式优化分析第53-57页
        4.2.1 区域供冷系统建筑组合数学模型的建立第53-54页
        4.2.2 区域供冷系统建筑组合数学模型的求解第54-55页
        4.2.3 区域供冷系统不同建筑组合形式的分析第55-57页
    4.3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五章 建筑组合形式负荷特性下适宜系统的分析与选择第59-70页
    5.1 相关量的无因次变换及理想化的区域供冷系统第59-60页
    5.2 极端负荷特性分析及理想化机组运行第60-65页
        5.2.1 两类极端负荷特性的选取和分析第60-61页
        5.2.2 极端负荷特性下理想系统的运行分析第61-65页
    5.3 不同建筑组合下适宜系统形式的判断与选择第65-69页
        5.3.1 不同建筑组合形式下适宜系统的判断与选择第65-68页
        5.3.2 以水蓄冷系统为例,适宜技术引入工程案例分析第68-69页
    5.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0-72页
    6.1 总结第70-71页
    6.2 展望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作者简介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ECC增强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设计参数分析
下一篇:中国古代木构榫卯类型与金陵大报恩寺御碑亭榫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