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公共艺术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0页 |
选题缘由 | 第8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第一章 何为公共艺术 | 第10-18页 |
第一节 公共环境中的艺术 | 第10-13页 |
第二节 公共艺术的场域性 | 第13-15页 |
第三节 公共艺术的社会效力 | 第15-18页 |
1.3.1 沟通作用 | 第15-16页 |
1.3.2 提升经济活力 | 第16-17页 |
1.3.3 推动社会和谐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校园公共艺术的场所精神营造 | 第18-23页 |
第一节 校园环境的理想场所 | 第18-20页 |
2.1.1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 第18-19页 |
2.1.2 绿色校园的生态意识 | 第19页 |
2.1.3 营造人为景观 | 第19-20页 |
第二节 校园文化的传承 | 第20-23页 |
2.2.1 校园雕塑 | 第20-21页 |
2.2.2 校园建筑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校园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与要素 | 第23-30页 |
第一节 青春生活的景观 | 第23-26页 |
3.1.1 年轻人独特个性的展现 | 第23-25页 |
3.1.2 学与思的延伸 | 第25-26页 |
第二节 自然的共生结合 | 第26-27页 |
第三节 倾听生命的脉动 | 第27-30页 |
第四章 校园公共艺术的实际案例 | 第30-41页 |
第一节 国外高校实例 | 第30-35页 |
4.1.1 哈佛大学 | 第30-33页 |
4.1.2 斯坦福大学 | 第33-35页 |
第二节 中国高校实例 | 第35-41页 |
4.2.1 清华大学 | 第35-38页 |
4.2.2 天津大学 | 第38-39页 |
4.2.3 苏州大学 | 第39-41页 |
总结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