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无线唤醒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无线唤醒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搜索式无线唤醒策略 | 第10-12页 |
1.2.2 触发式无线唤醒策略 | 第12-14页 |
1.3 无源无线唤醒电路的研究现状分析 | 第14页 |
1.4 本论文的任务 | 第14-16页 |
第2章 无线唤醒电路建模 | 第16-33页 |
2.1 无线信道的路径损耗 | 第16-18页 |
2.2 COCKCROFT-WALTON 倍压整流电路模型 | 第18-26页 |
2.2.1 电容等效负载模型 | 第18-20页 |
2.2.2 C-W 倍压整流电路通用模型 | 第20-25页 |
2.2.3 C-W 倍压整流电路简化模型 | 第25-26页 |
2.3 二极管模型 | 第26-33页 |
2.3.1 肖特基势垒二极管原理 | 第27-28页 |
2.3.2 肖特基二极管模型 | 第28-33页 |
第3章 C-W 倍压整流电路分析模型验证与分析 | 第33-45页 |
3.1 通用模型的验证与分析 | 第33-36页 |
3.2 简化模型的验证与分析 | 第36-40页 |
3.3 输出纹波与负载电容的影响 | 第40-45页 |
第4章 无线唤醒电路设计与仿真 | 第45-58页 |
4.1 无线唤醒电路性能最优化条件 | 第45-49页 |
4.2 最优条件下的无线唤醒电路 | 第49-51页 |
4.3 一般条件下的无线唤醒电路 | 第51-53页 |
4.4 无线唤醒电路的设计流程与优化方法总结 | 第53-55页 |
4.5 无线唤醒识别展望 | 第55-58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63页 |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 第6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