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绪论 | 第7-16页 |
| 1.1 课题的提出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7-9页 |
| 1.1.1 水电站水力过渡过程的定义 | 第7页 |
| 1.1.2 水电站水力过渡过程的研究背景 | 第7-8页 |
| 1.1.3 水电站水力过渡过程研究的重要性和目的 | 第8-9页 |
| 1.2 水电站过渡过程的研究历史 | 第9-10页 |
| 1.3 水电站过渡过程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 第10-14页 |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4-15页 |
| 1.5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及水击穿室系数的推导 | 第16-29页 |
| 2.1 压力管道中的瞬变流 | 第16-22页 |
| 2.1.1 基本方程 | 第16页 |
| 2.1.2 特征线法 | 第16-22页 |
| 2.2 调压室波动 | 第22-24页 |
| 2.2.1 调压室系统基本方程 | 第22-23页 |
| 2.2.2 调压室波动的求解方法 | 第23-24页 |
| 2.3 水击穿室系数的推导 | 第24-28页 |
| 2.3.1 水击基本方程 | 第24-25页 |
| 2.3.2 基本假设 | 第25-26页 |
| 2.3.3 水击穿室系数的推导 | 第26-28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水击穿室系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9-38页 |
| 3.1 调压室阻抗对水击穿室的影响 | 第29-32页 |
| 3.1.1 考虑阻抗影响时水击计算方法介绍 | 第30-31页 |
| 3.1.2 比较阻抗对水击压力的影响 | 第31-32页 |
| 3.2 阻抗孔口面积对水击穿室的影响 | 第32-36页 |
| 3.2.1 分析 | 第32-33页 |
| 3.2.2 数学模型 | 第33页 |
| 3.2.3 连接管面积和引水管道面积对水击压力的影响 | 第33-36页 |
| 3.3 管道长度对水击穿室的影响 | 第36-37页 |
| 3.3.1 实例计算 | 第36页 |
| 3.3.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6-37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调压室的水位波动 | 第38-46页 |
| 4.1 考虑水体惯性时的调压室涌浪计算 | 第38-41页 |
| 4.1.1 调压室波动方程的公式推导 | 第39-40页 |
| 4.1.2 调压室的连续方程 | 第40页 |
| 4.1.3 计算方法 | 第40-41页 |
| 4.2 对实例计算分析 | 第41-42页 |
| 4.3 对调压室结构的思考 | 第42-45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五章 大花水水电站过渡过程计算 | 第46-60页 |
| 5.1 实例计算 | 第46-56页 |
| 5.1.1 电站概况 | 第46页 |
| 5.1.2 各种特性参数 | 第46-50页 |
| 5.1.3 基本数据计算 | 第50-51页 |
| 5.1.4 计算工况确定 | 第51页 |
| 5.1.5 计算的基本假定 | 第51-52页 |
| 5.1.6 计算的数学模型 | 第52-56页 |
| 5.2 计算结果 | 第56-59页 |
| 5.2.1 水击压强上升值计算 | 第56-58页 |
| 5.2.2 水轮机转速上升值计算 | 第58-59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结语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后记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