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论民事举证时限制度--以证据失权为研究中心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引言第7-8页
第一章 举证时限制度概述第8-22页
    第一节 举证时限概念第8-9页
    第二节 举证时限制度的历史发展第9-18页
        一、国外及台湾地区举证时限制度历史发展情况第9-17页
            (一) 美国第9-12页
            (二) 德国第12-14页
            (三) 台湾地区第14-17页
        二、我国举证时限制度的历史发展第17-18页
    第三节 举证时限制度价值第18-22页
        (一) 提高诉讼效率第18-19页
        (二) 促进程序公正第19-20页
        (三) 维护程序安全第20-22页
第二章 我国现行举证时限制度的现状第22-32页
    第一节 现行立法存在的问题第22-25页
        一、制度的正当性危机第22页
        二、立法定位错位第22-23页
        三、缺乏诉讼参与机制第23-24页
        四、法官阐明义务规定宽泛,缺乏强制力第24-25页
    第二节 审判实务存在的问题第25-28页
        一、审判权失范现象严重第25-26页
        二、上下级法院共同贯彻举证时限的努力不够第26-28页
    第三节 理论研究不足第28-32页
        一、证据失权的正当性追问第28-30页
        二、比较研究不足第30-31页
        三、举证期限的性质再认识第31-32页
第三章 举证时限制度的构建第32-45页
    第一节 举证时限制度确立应考虑的因素第32-40页
        一、三组必须厘清的范畴第32-36页
            (一) 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之争第32-33页
            (二) 公正与效率之弈搏第33-34页
            (三) 证据规则与自由裁量之抉择第34-36页
        二、国情等软环境的司法考量第36-39页
            (一) 反程序心理——追求实体正义的中国情结第36-37页
            (二) 轻法重权思想根深蒂固——司法工具论温室第37-38页
            (三) 弱者心理浓厚——证据失权的头号杀手第38-39页
        三、周边制度的配置第39-40页
            (一) 程序选择权第39页
            (二) 法官释明义务第39页
            (三) 审前准备程序第39-40页
            (四) 答辩失权第40页
    第二节 具体制度构建第40-45页
        一、合理的制裁制度第40-43页
            (一) 建立消极举证制裁制度第41-42页
            (二) 建立有限证据失权制第42-43页
        二、具体制度改良第43-45页
结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49-50页
致谢第50-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on-English Major Postgraduates Motivation and Their English Achievement
下一篇:检测GP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