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5-11页 |
1.1 本文的目的及意义 | 第5-7页 |
1.2 研究的方法 | 第7-11页 |
1.2.1 基本术语的界定 | 第7-9页 |
1.2.2 基本的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2 违法性判断标准:一般性表述及其构成要素 | 第11-20页 |
2.1 关于违法性判断标准的一般性表述 | 第11-14页 |
2.1.1 美国反托拉斯法上的规定 | 第11-12页 |
2.1.2 日本《禁止垄断法》中的表述 | 第12-13页 |
2.1.3 欧盟的相关立法 | 第13-14页 |
2.2 违法性判断标准的基本构成要素 | 第14-18页 |
2.2.1 竞争 | 第14-15页 |
2.2.2 垄断 | 第15-16页 |
2.2.3 关联市场 | 第16-18页 |
小结 | 第18-20页 |
3 违法性判断标准的适用: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和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 第20-29页 |
3.1 干预和禁止的起始标准 | 第20-21页 |
3.2 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 第21-25页 |
3.2.1 市场集中度 | 第21-22页 |
3.2.2 市场份额 | 第22-23页 |
3.2.3 市场进入障碍 | 第23-24页 |
3.2.4 效率 | 第24-25页 |
3.3 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 第25-27页 |
3.3.1 违法推定原则 | 第25页 |
3.3.2 合理原则 | 第25-26页 |
3.3.3 早期原则 | 第26-27页 |
3.3.4 破产公司原则 | 第27页 |
小结 | 第27-29页 |
4 影响和制约“违法性判断标准”具体适用的原因分析 | 第29-45页 |
4.1 影响“违法性判断标准”适用的政治经济原因--以美国为例 | 第29-34页 |
4.2 产业政策和产业组织的制约作用--以日本为例 | 第34-40页 |
4.3 竞争政策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以欧盟为例 | 第40-43页 |
小结 | 第43-45页 |
5 我国企业集中规制中违法性判断标准的适用 | 第45-50页 |
5.1 我国的违法性判断标准:立法概况及其评述 | 第45-46页 |
5.2 我国违法性判断标准的适用:目标及其特别因素 | 第46-50页 |
6 结语 | 第50-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