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6页 |
1.1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背景 | 第7页 |
1.2 机群系统和光互连 | 第7-9页 |
1.3 MEMS技术的发展 | 第9-12页 |
1.4 光开关技术的发展 | 第12-14页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利用MEMS光开关实现高性能光互连网络的总体结构 | 第16-21页 |
2.1 光互连网络的拓扑结构 | 第16-17页 |
2.2 光互连链路接口卡 | 第17-19页 |
2.3 8×8 MEMS光开关 | 第19-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2×2光开关驱动控制电路及其驱动软件的设计 | 第21-36页 |
3.1 2×2光开关的介绍 | 第21-22页 |
3.2 2×2光开关并口驱动控制电路及其软件设计 | 第22-24页 |
3.2.1 并行打印接口 | 第22-23页 |
3.2.2 并口驱动电路及程序设计 | 第23-24页 |
3.3 RS-232C总线及单片机串行数据通信 | 第24-30页 |
3.4 2×2光开关串口驱动控制电路及其软件设计 | 第30-35页 |
3.4.1 硬件电路设计 | 第30-32页 |
3.4.2 串口驱动程序设计 | 第32-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用8×8 MEMS光开关实现高性能光互连网络 | 第36-54页 |
4.1 MEMS光开关驱动控制电路板的硬件设计 | 第36-40页 |
4.2 传输模式对光互连链路接口卡数据传输带宽的影响 | 第40-43页 |
4.2.1 测试方法 | 第40-41页 |
4.2.2 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41-43页 |
4.3 利用MEMS光开关实现光互连网络的性能测试与分析 | 第43-51页 |
4.3.1 光互连链路在不同传输模式下的传输 | 第43-46页 |
4.3.2 光互连网络通信延迟 | 第46页 |
4.3.3 误码率分析 | 第46-50页 |
4.3.4 光互连传输距离的分析 | 第50-51页 |
4.4 MEMS光开关的软件调试和性能分析 | 第51-52页 |
4.4.1 MEMS光开关的控制软件 | 第51-52页 |
4.4.2 光开关性能分析 | 第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光互连局域网络的传输软件系统设计 | 第54-74页 |
5.1 Windows设备驱动程序概述 | 第54-56页 |
5.2 利用VxD开发Windows设备驱动程序 | 第56-58页 |
5.2.1 VxD简介 | 第56-57页 |
5.2.2 VxD开发工具VtoolsD | 第57-58页 |
5.3 PCI数据链路卡的DMA传输 | 第58-65页 |
5.3.1 S5933的数据传输 | 第59-60页 |
5.3.2 S5933配置和初始化 | 第60-61页 |
5.3.3 S5933的DMA传输 | 第61-65页 |
5.4 DMA传输软件系统设计 | 第65-73页 |
5.4.1 驱动程序设计 | 第65-73页 |
5.4.2 网络传输调试程序设计 | 第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MEMS光开关在光网络中的应用研究 | 第74-85页 |
6.1 MEMS光开关技术 | 第74-78页 |
6.2 MEMS光开关的基本结构 | 第78-79页 |
6.3 MEMS光开关在光网络中的应用 | 第79-84页 |
6.3.1 光通信网络的相关理论 | 第79-80页 |
6.3.2 MEMS光开关在光网络中的几种具体应用 | 第80-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七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