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言 | 第8-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1 国内背景 | 第8页 |
1.1.2 国际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1 政治意义 | 第9页 |
1.2.2 理论意义 | 第9页 |
1.2.3 实践意义 | 第9-10页 |
1.3 主要内容 | 第1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4.1 文献分析法 | 第10页 |
1.4.2 比较分析法 | 第10页 |
1.4.3 案例分析法 | 第10-1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2.1 负面清单管理概述 | 第11-12页 |
2.1.1 负面清单的文献概述 | 第11页 |
2.1.2 负面清单管理概述 | 第11-12页 |
2.2 国外负面清单管理的应用情况评述 | 第12-14页 |
2.2.1 负面清单管理在美国的应用 | 第12-13页 |
2.2.2 负面清单管理在日本的应用状况 | 第13页 |
2.2.3 负面清单管理在其他国家的应用 | 第13页 |
2.2.4 学者对发展中国家应用负面清单管理的评价 | 第13-14页 |
2.3 国内负面清单管理应用情况评述 | 第14-15页 |
2.3.1 中国对负面清单管理的应用 | 第14页 |
2.3.2 学者对我国应用负面清单管理的评述 | 第14-15页 |
2.4 文献总结 | 第15-16页 |
3 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管理分析 | 第16-29页 |
3.1 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管理的现状与成绩 | 第16-22页 |
3.1.1 我国外商投资管理的发展情况 | 第16页 |
3.1.2 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管理所取得的成绩 | 第16-17页 |
3.1.3 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制定的发展 | 第17-22页 |
3.2 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管理及其特点 | 第22-24页 |
3.2.1 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管理 | 第22页 |
3.2.2 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管理的特点 | 第22-24页 |
3.3 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 第24-29页 |
3.3.1 负面清单中的行业设置过于繁杂,不够合理 | 第24-25页 |
3.3.2 负面清单中的行业分类与国际通用规则不一致 | 第25-26页 |
3.3.3 负面清单中的行业开放有限且透明度不高 | 第26页 |
3.3.4 负面清单管理的监管不到位,监管体系未完善 | 第26-27页 |
3.3.5 国内长期存在隐性贸易壁垒,难以实现均等国民待遇 | 第27-28页 |
3.3.6 我国的法制建设不完善,存在法律空白和法律缺位 | 第28-29页 |
4 国际上对负面清单管理的应用分析 | 第29-39页 |
4.1 发达国家负面清单管理的应用 | 第29-36页 |
4.1.1 美国对负面清单管理的应用 | 第29-34页 |
4.1.2 其他发达国家对负面清单管理的应用 | 第34-36页 |
4.2 发展中国家对负面清单管理的应用 | 第36-39页 |
4.2.1 印度对负面清单管理的应用 | 第36-37页 |
4.2.2 墨西哥对负面清单管理的应用 | 第37-38页 |
4.2.3 迪拜、卡塔尔对负面清单管理的应用 | 第38页 |
4.2.4 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对负面清单管理的应用 | 第38-39页 |
5 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管理的改进建议 | 第39-46页 |
5.1 有关负面清单的改进建议 | 第39-42页 |
5.1.1 行业设置要有的放矢,精准设置 | 第39-40页 |
5.1.2 加快负面清单设置与国际接轨 | 第40-41页 |
5.1.3 加大负面清单的开放度,促进对外开放 | 第41-42页 |
5.2 关于负面清单管理的改进建议 | 第42-46页 |
5.2.1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完善的行政监管体系 | 第42-43页 |
5.2.2 尽快全面消除隐性贸易壁垒 | 第43-44页 |
5.2.3 加快法制建设,完善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 | 第44-45页 |
5.2.4 大力推进负面清单管理的应用 | 第45-46页 |
6 结束语 | 第46-4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6页 |
6.2 研究建议 | 第46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