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其他学科论文--中医泌尿学论文

李曰庆教授学术经验总结及“活血通络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符号说明第11-12页
第一部分 李曰庆导师学术渊源概述第12-16页
    一、出身学院,师从名门第12-13页
    二、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第13-14页
    三、汇通中西,传承创新第14页
    四、建设学科,桃李芬芳第14-16页
第二部分 李曰庆导师临床经验总结第16-42页
    一、治疗阳痿临床经验第16-19页
        (一) 病因病机第17页
        (二) 辨治经验第17-18页
        (三) 医案举隅第18-19页
    二、治疗精浊临床经验第19-22页
        (一) 病因病机第19-20页
        (二) 辨治经验第20-21页
        (三) 医案举隅第21-22页
    三、治疗精癃临床经验第22-24页
        (一) 病因病机第22页
        (二) 辨治经验第22-23页
        (三) 医案举隅第23-24页
    四、治疗前列腺癌临床经验第24-25页
        (一) 病因病机第24页
        (二) 辨治经验第24-25页
    五、治疗不射精临床经验第25-27页
        (一) 病因病机第25-26页
        (二) 辨治经验第26-27页
        (三) 医案举隅第27页
    六、治疗遗精临床经验第27-29页
        (一) 病因病机第28页
        (二) 辨治经验第28-29页
    七、治疗男性不育症临床经验第29-31页
        (一) 病因病机第29页
        (二) 辨治经验第29-30页
        (三) 医案举隅第30-31页
    八、治疗泌尿系结石临床经验第31-33页
        (一) 病因病机第31页
        (二) 辨治经验第31-33页
    九、治疗失眠临床经验第33-35页
        (一) 病因病机第33-34页
        (二) 辨治经验第34-35页
    十、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临床经验第35-37页
        (一) 病因病机第35-36页
        (二) 辨治经验第36-37页
    十一、治疗湿疹临床经验第37-39页
        (一) 病因病机第37-38页
        (二) 辨治经验第38-39页
    十二、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经验第39-42页
        (一) 病因病机第40页
        (二) 辨治经验第40-42页
第三部分 李曰庆导师学术思想总结第42-53页
    一、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第42-43页
    二、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第43-44页
        (一) 精浊的微观辨证第43页
        (二) 男性不育症的微观辨证第43-44页
    三、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第44-45页
    四、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第45-46页
    五、治病与治人相结合第46-47页
        (一) 阳痿的综合治疗第46页
        (二) 精浊的综合治疗第46页
        (三) 早泄的综合治疗第46页
        (四) 前列腺癌的综合治疗第46-47页
    六、男女同治第47-49页
        (一) 男性不育症宜男女同治第47页
        (二) 阳痿宜男女同治第47-48页
        (三) 早泄宜男女同治第48页
        (四) 包皮龟头炎宜男女同治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第四部分 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诊治进展及前列腺炎络病学说的提出第53-69页
    一、慢性前列腺炎西医诊治进展第53-62页
        (一) C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第53-56页
        (二) 慢性前列腺炎的分型第56-58页
        (三) 慢性前列腺炎西医治疗第58-62页
    二、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诊治进展第62-64页
        (一) 传统治法偏于补肾清热第62页
        (二) 慢性前列腺炎从“瘀”论治第62-64页
    三、慢性前列腺炎“络病学说”的提出第64-65页
        (一) 络病的特性第64页
        (二) 前列腺炎与络病关系第64-65页
    四、总结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第五部分 “活血通络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研究第69-84页
    前言第69-71页
    一、一般资料第71页
    二、诊断及辨证标准第71-72页
        (一) 西医诊断标准第71页
        (二) 气滞血瘀证中医辨证标准第71-72页
        (三) 纳入标准第72页
        (四) 排除标准第72页
        (五) 剔除标准第72页
        (六) 脱落标准第72页
    三、材料和方法第72-74页
        (一) 研究方法第72-73页
        (二) 治疗药物及使用方法第73页
        (三) 观察指标第73-74页
        (四) 统计学方法第74页
    四、结果第74-79页
        (一) 一般情况第74页
        (二) 临床疗效第74-75页
        (三) 两组患者NIH-CPSI治疗前后积分比较第75-76页
        (四) 两组患者PHQ-9治疗前后评分比较第76-77页
        (五)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PS白细胞计数变化第77-78页
        (六)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卵磷脂小体计数变化第78-79页
    五、讨论第79-81页
    六、结语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4页
致谢第84-86页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对HDL亚型分布及功能的影响探讨芎芍胶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下一篇:小儿推拿手法在防治儿童视力低下中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