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基于因素分解模型的山西省近年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12页
        1.1.1 论文选题背景第9-11页
        1.1.2 论文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4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3-14页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基本思路及框架结构第14-16页
        1.3.1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4-15页
        1.3.2 论文的基本思路第15-16页
        1.3.3 论文的框架结构第16页
    1.4 本章小结第16-17页
第2章 论文的相关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第17-22页
    2.1 相关理论基础第17-20页
        2.1.1 低碳经济理论第17页
        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7-18页
        2.1.3 循环经济理论第18页
        2.1.4 外部经济理论第18-19页
        2.1.5 产业结构演化规律第19-20页
    2.2 碳排放相关概念界定第20-21页
        2.2.1 碳排放量第20页
        2.2.2 人均碳排放量第20页
        2.2.3 碳排放强度第20页
        2.2.4 能源强度第20-21页
        2.2.5 各产业碳排放量第21页
    2.3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3章 山西省碳排放现状及特征研究第22-38页
    3.1 研究区概况第22-23页
        3.1.1 地理位置第22页
        3.1.2 自然资源概况第22-23页
        3.1.3 社会经济概况第23页
    3.2 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第23-25页
        3.2.1 数据来源第23-24页
        3.2.2 碳排放的计算方法第24-25页
    3.3 山西省碳排放特征分析第25-31页
        3.3.1 山西省碳排放时间序列特征分析第25-27页
        3.3.2 山西省碳排放的结构特征分析第27-31页
    3.4 一次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现状分析第31-33页
        3.4.1 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第31页
        3.4.2 能源强度与碳排放第31-32页
        3.4.3 能源结构与碳排放第32-33页
        3.4.4 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第33页
    3.5 三次产业与产业碳排放现状分析第33-37页
        3.5.1 三次产业能源消费比较第34-35页
        3.5.2 三次产业能源强度比较第35页
        3.5.3 三次产业结构比较第35-36页
        3.5.4 三次产业产值比较第36-37页
    3.6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山西省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第38-57页
    4.1 山西省人均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及分析第38-45页
        4.1.1 人均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第38-40页
        4.1.2 山西省人均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第40-45页
    4.2 山西省产业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及分析第45-53页
        4.2.1 产业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第45-47页
        4.2.2 山西省产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第47-53页
    4.3 山西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与建议第53-56页
        4.3.1 完善低碳经济政策,为低碳经济保驾护航第54页
        4.3.2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第54页
        4.3.3 优化能源结构,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第54-55页
        4.3.4 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推广节能技术第55页
        4.3.5 建设低碳城市,倡导低碳消费第55-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结论与讨论第57-59页
    结论第57-58页
    讨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2-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线粒体损伤在支气管哮喘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下一篇:可溶性HLA-G二聚体在体外抑制树突状细胞成熟和M1型巨噬细胞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