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智能家居概述 | 第10页 |
1.2 ZigBee 概述 | 第10-11页 |
1.3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4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5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智能家居方案设计 | 第15-23页 |
2.1 智能家居方案 | 第15-19页 |
2.1.1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比较 | 第15-16页 |
2.1.2 智能家居方案 | 第16-18页 |
2.1.3 红外转发器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的作用 | 第18-19页 |
2.2 红外遥控技术 | 第19-22页 |
2.2.1 红外线 | 第19页 |
2.2.2 红外遥控 | 第19-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ZigBee 协议栈 | 第23-31页 |
3.1 IEEE 802.15.4 标准 | 第24-26页 |
3.1.1 物理层 | 第24-25页 |
3.1.2 MAC 子层 | 第25-26页 |
3.2 ZigBee 标准 | 第26-28页 |
3.2.1 网络层 | 第26-27页 |
3.2.2 应用层 | 第27-28页 |
3.2.3 安全服务规范 | 第28页 |
3.3 ZigBee 网络拓扑结构 | 第28-3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红外转发器硬件设计及实现 | 第31-47页 |
4.1 硬件总体设计方案 | 第31-32页 |
4.2 微处理器选型 | 第32-33页 |
4.3 PIC18F2420 | 第33-34页 |
4.4 ZigBee 通讯模块选型 | 第34-35页 |
4.5 外部存储器 | 第35-37页 |
4.6 PIC18F2420 的 CCP 功能 | 第37-38页 |
4.7 RB 口电平变化中断功能 | 第38-40页 |
4.8 PIC18F2420 与外围器件的通信 | 第40-43页 |
4.8.1 串口通信 | 第40-41页 |
4.8.2 SPI 通信 | 第41-43页 |
4.9 红外转发器电路设计及实现 | 第43-45页 |
4.10 硬件抗干扰设计 | 第45页 |
4.11 硬件实物图 | 第45-46页 |
4.12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红外转发器软件设计及实现 | 第47-58页 |
5.1 软件总体设计 | 第47-48页 |
5.1.1 MPLAB 集成开发环境及 picc18 编译器 | 第47页 |
5.1.2 软件开发平台的搭建 | 第47-48页 |
5.2 与网关通讯协议的制定 | 第48-49页 |
5.3 主程序设计 | 第49-51页 |
5.4 中断服务程序设计 | 第51-54页 |
5.4.1 串口中断 | 第51页 |
5.4.2 定时器中断 | 第51-52页 |
5.4.3 RB 口电平变化中断 | 第52-53页 |
5.4.4 输出比较中断 | 第53-54页 |
5.5 功能子程序设计 | 第54-56页 |
5.5.1 初始化程序 | 第54页 |
5.5.2 红外信号产生程序 | 第54-55页 |
5.5.3 Flash 驱动程序 | 第55-56页 |
5.6 软件抗干扰设计 | 第56-57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红外转发器功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58-63页 |
6.1 试验环境和试验设备 | 第58-59页 |
6.1.1 试验环境 | 第58页 |
6.1.2 试验设备 | 第58-59页 |
6.2 试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59-63页 |
6.2.1 ZigBee 通信模块测试 | 第59-60页 |
6.2.2 Flash 存储测试 | 第60-61页 |
6.2.3 红外收发测试 | 第61-62页 |
6.2.4 总体测试 | 第62-63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论文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