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城镇形成与发展论文

“新常态”下促进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4页
        1.2.1 城镇化研究基础理论第10-12页
        1.2.2 国外城镇化实现路径研究综述第12页
        1.2.3 国内城镇化相关问题研究综述第12-14页
    1.3 文章结构安排第14-15页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第15页
2. 中国的城镇化演进历程及目前城镇化现状第15-24页
    2.1 城镇化的内涵及演进特征第15-18页
        2.1.1 城镇化的内涵第15页
        2.1.2 城镇化演进的特征第15-18页
    2.2 中国的城镇化演进历程第18-22页
        2.2.1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镇化阶段(1949-1978)第18-19页
        2.2.2 “大包干”背景下的城镇化阶段(1978-1994)第19-21页
        2.2.3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下的城镇化阶段(1994-今)第21-22页
    2.3 我国目前城镇化现状第22-24页
        2.3.1 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第22-23页
        2.3.2 大规模人口迁徙为城镇化提供支撑第23-24页
3. 当前城镇化发展的公共财政困境第24-36页
    3.1 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公共财政的理论界定第24页
    3.2 公共服务资源分配不合理制约城镇化发展第24-27页
        3.2.1 公共服务资源分配不均制约区域人口结构优化和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第24-26页
        3.2.2 自然公共资源对人口流动没有长期稳定吸引力第26-27页
    3.3 制度瓶颈制约城镇化发展第27-30页
        3.3.1 户籍制度瓶颈导致“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第27页
        3.3.2 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社保制度不健全制约城镇化发展第27-30页
    3.4 地方财政城镇化资金压力不断增大第30-36页
        3.4.1 “土地财政”在中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第30-31页
        3.4.2 “土地财政”对城镇化发展的阻碍第31-33页
        3.4.3 城镇化进程中暴露的地方债务风险第33-36页
4. “新常态”下中国城镇化发展环境和未来趋势第36-40页
    4.1 “新常态”下中国城镇化发展环境第37-39页
        4.1.1 经济环境第37-38页
        4.1.2 融资环境第38-39页
        4.1.3 人文环境第39页
    4.2 “新常态”下中国城镇化未来发展趋势第39-40页
5. “新常态”下促进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分析第40-46页
    5.1 对公共财政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定位的思考第40-41页
        5.1.1 “新常态”下公共财政投资城镇化的定位第40-41页
        5.1.2 “新常态”下公共财政管理城镇化的定位第41页
    5.2 推进公共服务资源分配均等化第41-42页
        5.2.1 在宏观调控中积极运用“供给管理”方式和手段第41-42页
        5.2.2 建立“去行政等级化”的公共资源配置机制第42页
    5.3 构建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第42-44页
        5.3.1 突破户籍制度障碍,统筹社保信息管理第42-43页
        5.3.2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扫清非城镇化人口社保盲区第43页
        5.3.3 分类有序推进社会保障一体化第43-44页
    5.4 改革土地财政制度第44-45页
        5.4.1 优化土地资源供给、利用机制,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第44-45页
        5.4.2 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及债务管理制度,逐步降低地方财政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第45页
    5.5 启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科学平衡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权力义务第45页
    5.6 构建市场化的融资体系,降低公共财政支出资金压力第45-46页
        5.6.1 构建市场化的融资环境,为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功能提供制度基础第45-46页
        5.6.2 调整财政资金投资定位从“主导功能”向“引导杠杆功能”过渡第46页
6. 结论及展望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对云南省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政策效应分析
下一篇:华尔润集团内部审计运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