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9页 |
1.1 黄酮类衍生物在有机合成上的意义 | 第8-11页 |
1.2 黄酮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 第11-17页 |
1.2.1 查耳酮法 | 第11-12页 |
1.2.2 Baker-Venkataraman重排合成法 | 第12-14页 |
1.2.3 过渡金属钯催化的黄酮衍生物的合成 | 第14-17页 |
1.3 课题的提出与设计 | 第17-19页 |
2 黄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 第19-31页 |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19-21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19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19-21页 |
2.2 反应底物的制备方法 | 第21-22页 |
2.2.1 不同炔基溴化物的制备 | 第21-22页 |
2.2.2 亲核加成合成中间产物的方法 | 第22页 |
2.3 黄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及结构表征 | 第22-30页 |
2.3.1 黄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 第22-23页 |
2.3.2 一锅化法合成黄酮及其衍生物 | 第23页 |
2.3.3 黄酮及其衍生物的结构表征 | 第23-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钯催化黄酮类衍生物的合成研究内容 | 第31-39页 |
3.1 反应条件的筛选与优化 | 第31-34页 |
3.1.1 反应温度的研究 | 第31-32页 |
3.1.2 反应溶剂的研究 | 第32页 |
3.1.3 钯源的研究 | 第32页 |
3.1.4 碱的研究 | 第32-33页 |
3.1.5 配体的研究 | 第33页 |
3.1.6 反应时间的研究 | 第33-34页 |
3.1.7 配体添加量的研究 | 第34页 |
3.1.8 反应条件小结 | 第34页 |
3.2 反应普适性与局限性探究 | 第34-37页 |
3.3 反应机理的探讨 | 第37-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附录 | 第44-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