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11-17页 |
1.1 产业集聚的新问题 | 第11页 |
1.2 科技服务业集成化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1 理论研究从工业集聚向服务业集聚延伸 | 第11-12页 |
1.2.2 科技服务业集成化发展的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1.3 科技服务业集成化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3-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理论创新:试图提出科技服务业集成化发展新观点 | 第15-17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7-24页 |
2.1 产业集聚的原因综述 | 第17-20页 |
2.1.1 分工与产业集聚 | 第17页 |
2.1.2 外部性与产业集聚 | 第17-18页 |
2.1.3 运输成本减少与产业集聚 | 第18-19页 |
2.1.4 竞争优势与产业集聚 | 第19-20页 |
2.2 科技服务业的集聚研究 | 第20页 |
2.3 产业集成的新概念 | 第20-21页 |
2.4 科技服务业集成化发展的新视角 | 第21-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3 产业集成的机理分析 | 第24-36页 |
3.1 传统产业集聚的机理 | 第24-25页 |
3.2 产业集成的内涵与特征 | 第25-26页 |
3.3 产业集成的生成条件 | 第26-28页 |
3.3.1 相容性条件 | 第27页 |
3.3.2 互补性条件 | 第27页 |
3.3.3 信息化平台条件 | 第27-28页 |
3.3.4 环境条件 | 第28页 |
3.4 产业集成的经济优势 | 第28-29页 |
3.4.1 集聚优势 | 第28页 |
3.4.2 集成优势 | 第28-29页 |
3.5 产业集成的发展模式 | 第29-31页 |
3.6 初级集成的表现:制造业领域 | 第31-34页 |
3.5.1 制造业集成的内涵 | 第32页 |
3.5.2 以长春汽车城为例:由简单扩张向产业集成的转变 | 第32-34页 |
3.7 高级集成:科技服务业 | 第34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4 科技服务业集成化发展的规律 | 第36-52页 |
4.1 科技服务业的内涵 | 第36-37页 |
4.2 科技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现状 | 第37-46页 |
4.2.1 研究开发与研发服务业 | 第37-41页 |
4.2.2 技术市场与技术转移服务业 | 第41-42页 |
4.2.3 创业投资与科技金融服务业 | 第42-43页 |
4.2.4 企业孵化与创业孵化服务业 | 第43-44页 |
4.2.5 高技术服务业 | 第44-46页 |
4.3 科技服务业集成化发展的原因与动力 | 第46-47页 |
4.3.1 科技服务需求方的要求 | 第46-47页 |
4.3.2 科技服务供给方的需要 | 第47页 |
4.4 科技服务业集成化发展的运作机制 | 第47-49页 |
4.4.1 科技服务业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47-48页 |
4.4.2 科技服务业集成化发展的模式 | 第48-49页 |
4.5 科技服务业集成与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互动 | 第49-5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5 科技服务业集成化发展的实证分析 | 第52-66页 |
5.1 计量分析:科技服务业各业态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52-57页 |
5.1.1 分析目的:论证科技服务业集成化发展趋势 | 第52-53页 |
5.1.2 指标的选取 | 第53-54页 |
5.1.3 相关性分析 | 第54-56页 |
5.1.4 分析结果与判断 | 第56-57页 |
5.2 案例分析:以中关村创业大街为例 | 第57-64页 |
5.2.1 中关村是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示范区 | 第57-58页 |
5.2.2 中关村创业大街集成化发展的动因分析 | 第58-59页 |
5.2.3 中关村创业大街集成化发展的现状 | 第59-63页 |
5.2.4 中关村创业大街集成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63页 |
5.2.5 中关村创业大街的改造升级 | 第63-6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2-7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