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本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页 |
1.2 TD-SCDMA运行原理和主要技术 | 第10-14页 |
1.2.1 TD-SCDMA运行原理 | 第10-13页 |
1.2.2 TD-SCDMA关键技术 | 第13-14页 |
1.3 高速铁路覆盖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TD-SCDMA的网络规划 | 第16-34页 |
2.1 TD-SCDMA网络结构及网络规划目标 | 第16-17页 |
2.2 TD-SCDMA网络规模的估算流程 | 第17-21页 |
2.2.1 无线网络覆盖估算 | 第18-19页 |
2.2.2 无线网络容量估算 | 第19-21页 |
2.3 TD-SCDMA网络站址规划 | 第21-23页 |
2.4 TD-SCDMA频率规划及码规划 | 第23-27页 |
2.4.1 频率规划 | 第23-25页 |
2.4.2 码规划 | 第25-27页 |
2.5 TD系统高速铁路的关键技术 | 第27-32页 |
2.5.1 基站物理层频偏校正 | 第27-28页 |
2.5.2 小区合并技术 | 第28-30页 |
2.5.3 定向切换 | 第30-31页 |
2.5.4 高速专网覆盖 | 第31-32页 |
2.6 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沪宁高速铁路场景对TD-SCDMA系统的影响 | 第34-44页 |
3.1 沪宁高速铁路场景概述 | 第34页 |
3.2 高速铁路场景下对TD系统物理层影响 | 第34-39页 |
3.2.1 多普勒频移效应分析 | 第35-38页 |
3.2.2 多普勒频移对TD-SCDMA接收机的影响 | 第38页 |
3.2.3 多普勒频移对联合检测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 高速铁路场景下对TD系统通信过程的影响 | 第39-40页 |
3.4 高速铁路场景下对智能天线的影响 | 第40-41页 |
3.5 高速铁路场景下对终端的影响 | 第41-43页 |
3.6 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沪宁高速铁路某段的TD-SCDMA网络规划 | 第44-54页 |
4.1 沪宁高速铁路某段TD-SCDMA网络规划 | 第44-51页 |
4.1.1 频率规划 | 第44-46页 |
4.1.2 码资源规划 | 第46-47页 |
4.1.3 组网方式 | 第47页 |
4.1.4 站点选择原则 | 第47-50页 |
4.1.5 天线选择 | 第50页 |
4.1.6 RNC、LAC规划 | 第50-51页 |
4.2 无线规划调整 | 第51-53页 |
4.2.1 系统消息设置 | 第51页 |
4.2.2 小区重选参数设置 | 第51-52页 |
4.2.3 切换参数设置 | 第52-53页 |
4.3 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沪宁高铁某段TD-SCDMA组网测试 | 第54-72页 |
5.1 沪宁高铁某段覆盖及容量规划 | 第54-61页 |
5.1.1 覆盖规划 | 第54-60页 |
5.1.2 容量规划 | 第60-61页 |
5.2 沪宁高铁本文研究路组网方式 | 第61-64页 |
5.2.1 组网方式 | 第62页 |
5.2.2 站点覆盖方案 | 第62-63页 |
5.2.3 沪宁高铁组网某段总结 | 第63-64页 |
5.3 高铁TD系统关键技术应用测试 | 第64-70页 |
5.3.1 基站频偏算法测试 | 第64-66页 |
5.3.2 小区合并算法测试 | 第66-67页 |
5.3.3 定向切换算法测试 | 第67-70页 |
5.4 小结 | 第70-7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