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1 概述 | 第12页 |
2 鸡腺胃炎病因概况 | 第12-16页 |
2.1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 | 第12-13页 |
2.2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virus,IBDV) | 第13-14页 |
2.3 腺胃坏死病毒(Chicken proventricular necrosis virus,CPNV) | 第14页 |
2.4 禽白血病病毒(Avianleukosi svirus,ALV) | 第14页 |
2.5 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virus,REV) | 第14-15页 |
2.6 其他病原 | 第15-16页 |
3 鸡腺胃炎临床症状及病理组织学现象 | 第16-17页 |
3.1 临床症状 | 第16页 |
3.2 病理变化 | 第16-17页 |
3.3 组织学观察 | 第17页 |
4 鸡腺胃炎的防治研究 | 第17-18页 |
4.1 做好防疫工作 | 第17页 |
4.2 提高管理水平 | 第17-18页 |
4.3 利用药物防治 | 第18页 |
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鸡腺胃炎的诊断 | 第20-27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0-22页 |
1.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20页 |
1.1.1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1.1.2 实验仪器 | 第20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20-22页 |
1.2.1 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 | 第20-21页 |
1.2.2 病原分离及生物学特性 | 第21-22页 |
2 结果和分析 | 第22-25页 |
2.1 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 | 第22-23页 |
2.2 病毒分离与接种结果 | 第23页 |
2.3 电镜观察结果 | 第23页 |
2.4 血凝实验结果 | 第23-24页 |
2.5 EID50实验结果 | 第24页 |
2.6 病毒对NDV的干扰实验结果 | 第24-25页 |
2.7 动物致病实验结果 | 第25页 |
3 讨论 | 第25-27页 |
第三章 “肌腺胃溃康”联合金板青颗粒对鸡腺胃炎的治疗 | 第27-31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7-29页 |
1.1 实验动物和材料 | 第27页 |
1.1.1 实验动物 | 第27页 |
1.1.2 实验药品及饲料 | 第27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27-29页 |
1.2.1 动物分组 | 第27-28页 |
1.2.2 动物饲养管理 | 第28页 |
1.2.3 不同实验组鸡死亡率结果 | 第28页 |
1.2.4 不同实验组治疗结果评定 | 第28-29页 |
2 结果和分析 | 第29-30页 |
2.1 不同实验组白羽肉鸡死亡率结果 | 第29页 |
2.2 不同实验组白羽肉鸡治愈率结果 | 第29-30页 |
3 讨论 | 第30-31页 |
第四章 “肌腺胃溃康”联合金板青颗粒对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第31-35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1-32页 |
1.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31页 |
1.1.1 实验动物 | 第31页 |
1.1.2 实验药品及饲料 | 第31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1.2.1 动物选择及分组 | 第31-32页 |
1.2.2 生长性能观察 | 第32页 |
1.2.3 统计 | 第32页 |
2 结果和分析 | 第32-34页 |
2.1 白羽肉鸡的生长曲线 | 第32-33页 |
2.2 生产性能的测定 | 第33-34页 |
3 讨论 | 第34-35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创新 | 第35-37页 |
1 总体结论 | 第35-36页 |
2 创新点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