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插图与附表清单 | 第10-11页 |
缩略词表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30页 |
1.1 犬乳腺肿瘤是研究人类乳腺肿瘤理想的动物模型 | 第13-14页 |
1.2 泛素-蛋白酶系统与肿瘤 | 第14-16页 |
1.2.1 泛素-蛋白酶系统概念 | 第14页 |
1.2.2 CHIP结构和功能 | 第14-15页 |
1.2.3 CHIP在人类肿瘤研究的现状 | 第15-16页 |
1.3 化疗药对DNA造成损伤应答及与肿瘤耐药关系 | 第16-18页 |
1.3.1 DNA损伤药物造成DNA损伤相关蛋白及作用机理 | 第16-17页 |
1.3.2 肿瘤细胞对DNA损伤化疗药耐药机理 | 第17-18页 |
1.4 PUMA与肿瘤 | 第18-21页 |
1.4.1 PUMA发现 | 第18-19页 |
1.4.2 PUMA蛋白功能 | 第19页 |
1.4.3 PUMA与凋亡 | 第19-20页 |
1.4.4 PUMA与肿瘤基因治疗 | 第20-21页 |
1.4.5 PUMA与肿瘤化疗和放疗 | 第21页 |
1.5 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与肿瘤 | 第21-25页 |
1.5.1 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的结构特点 | 第21页 |
1.5.2 PI3K/AKT/mTOR信号传导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 第21-22页 |
1.5.3 PI3K/AKT/mTOR信号传导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 第22-24页 |
1.5.4 PI3K/AKT/mTOR信号传导与肿瘤化疗耐药性关系 | 第24-25页 |
1.6 5-FU和NVP-BEZ235概述 | 第25-26页 |
1.6.1 5-FU | 第25页 |
1.6.2 NVP-BEZ235 | 第25-26页 |
1.7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6页 |
1.8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6-30页 |
1.8.1 CHIP蛋白在犬乳腺肿瘤的预后评价研究 | 第26-27页 |
1.8.2 5-FU和NVP-BEZ235对结肠癌细胞活性和凋亡的作用 | 第27页 |
1.8.3 5-FU和NVP-BEZ235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机制研究 | 第27-29页 |
1.8.4 5-FU和NVP-BEZ235对肿瘤生长作用的研究 | 第29-30页 |
第二章 CHIP在犬乳腺癌的表达及作为预后参考指标分析 | 第30-43页 |
2.1 材料 | 第30-32页 |
2.1.1 主要试剂 | 第30-31页 |
2.1.2 主要仪器和材料 | 第31-32页 |
2.2 方法 | 第32-36页 |
2.2.1 动物和组织样本 | 第32页 |
2.2.2 组织石蜡切片及H&E染色 | 第32-33页 |
2.2.3 样品的组织分类 | 第33页 |
2.2.4 免疫组化染色 | 第33页 |
2.2.5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判定 | 第33-34页 |
2.2.6 RNA提取 | 第34页 |
2.2.7 RNA纯度检测 | 第34页 |
2.2.8 cDNA合成 | 第34-35页 |
2.2.9 CHIP和β-actin基因Real-time PCR检测 | 第35-36页 |
2.2.10 Real-time PCR定量及统计分析 | 第36页 |
2.3 结果 | 第36-40页 |
2.3.1 CHIP蛋白在犬乳腺组织的表达 | 第36-37页 |
2.3.2 CHIP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犬乳腺肿瘤的临床分析参数之间的关系 | 第37-39页 |
2.3.3 RT-PCR检测CHIP基因的转录水平 | 第39-40页 |
2.3.4 CHIP蛋白作为的预后的参考指标分析 | 第40页 |
2.4 讨论 | 第40-41页 |
2.5 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5-FU、NVP-BEZ235单独及联合用药对结肠癌细胞的活性和凋亡的影响 | 第43-52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43-44页 |
3.1.1 细胞 | 第43页 |
3.1.2 主要试剂 | 第43-44页 |
3.1.3 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44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44-46页 |
3.2.1 细胞培养 | 第44-45页 |
3.2.2 CCK8检测细胞活性 | 第45页 |
3.2.3 细胞凋亡检测 | 第45-46页 |
3.2.4 Hochest染色 | 第46页 |
3.3 结果 | 第46-50页 |
3.3.1 5-FU和NVP-BEZ235单独及联合用药都能显著下调结肠癌细胞的活性 | 第46-49页 |
3.3.2 5-FU、NVP-BEZ235单独及联合用药都能显著诱导结肠癌细胞的凋亡 | 第49-50页 |
3.4 讨论 | 第50-51页 |
3.5 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5-FU、NVP-BEZ235诱导结肠癌细胞发生凋亡的机制 | 第52-76页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52-55页 |
4.1.1 细胞 | 第52页 |
4.1.2 主要试剂 | 第52-55页 |
4.1.3 主要仪器和材料 | 第55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55-58页 |
4.2.1 细胞培养 | 第55页 |
4.2.2 收集细胞 | 第55-56页 |
4.2.3 结晶紫染色 | 第56页 |
4.2.4 免疫共沉淀 | 第56页 |
4.2.5 RNAi试验 | 第56-57页 |
4.2.6 蛋白样品的制备 | 第57页 |
4.2.7 SDS-PGE | 第57页 |
4.2.8 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 | 第57-58页 |
4.3 结果 | 第58-73页 |
4.3.1 5-FU诱导p53/PUMA依赖性结肠癌细胞的凋亡并激活AKT | 第58-61页 |
4.3.2. NVP-BEZ235以非p53依赖的信号通路抑制AKT活性而上调PUMA | 第61-64页 |
4.3.3 mTOR和FOXO3a在NVP-BEZ235激活PUMA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第64-66页 |
4.3.4 PUMA的激活是5-FU和NVP-BEZ235联合用药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时必需的条件 | 第66-70页 |
4.3.5 5-FU和NVP-BEZ235联合用药通过PUMA/Bax信号通路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 | 第70-73页 |
4.4 讨论 | 第73-75页 |
4.5 小结 | 第75-76页 |
第五章 5-FU、NVP-BEZ235单独及联合用药对肿瘤生长作用的研究 | 第76-83页 |
5.1 材料 | 第76-77页 |
5.1.1 主要试剂 | 第76-77页 |
5.1.2 主要仪器和材料 | 第77页 |
5.2 方法 | 第77-78页 |
5.2.1 裸鼠试验 | 第77-78页 |
5.2.2 组织石蜡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 | 第78页 |
5.3 结果 | 第78-81页 |
5.3.1 5-FU和NVP-BEZ235联合用药能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 | 第78-81页 |
5.3.2 5-FU和NVP-BEZ235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机制图 | 第81页 |
5.4 讨论 | 第81-82页 |
5.5 小结 | 第82-8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 | 第83-84页 |
6.1 结论 | 第83页 |
6.2 创新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5页 |
附录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99页 |
个人简历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