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台子自然保护区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机制与潜力分析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1 绪论 | 第9-16页 |
| ·地下储存的提出 | 第9-12页 |
| ·C0_2 地下储存的基本特性 | 第9-10页 |
| ·C0_2 储存于枯竭油气藏 | 第10-11页 |
| ·C0_2 储存于不可开采的煤层 | 第11页 |
| ·C0_2 储存于海洋 | 第11页 |
| ·C0_2 储存于深部咸水层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6-29页 |
|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 第16-21页 |
| ·研究区自然经济地理概况和交通位置 | 第16-18页 |
| ·研究区地形地貌 | 第18页 |
| ·气象特征 | 第18-19页 |
| ·植被 | 第19页 |
| ·水文特征 | 第19-20页 |
| ·自然保护区与风景旅游区 | 第20-21页 |
| ·研究区地质背景条件 | 第21-27页 |
| ·研究区地质构造 | 第21-22页 |
| ·研究区区域地层 | 第22-27页 |
| ·更新统(Qp) | 第26页 |
| ·全新统(Qh) | 第26-27页 |
| ·研究区水文地质特征 | 第27页 |
|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 第27-29页 |
| 3 深部咸水层储存机理和计算方法 | 第29-40页 |
| ·C0_2 在深部咸水层中的储存机理 | 第29-32页 |
| ·优质储层 | 第29页 |
| ·优质盖层 | 第29-30页 |
| ·距离排放源距离短 | 第30页 |
| ·C0_2 捕获方式 | 第30-32页 |
| ·地质构造捕获 | 第31页 |
| ·残余气体捕获 | 第31页 |
| ·溶解捕获 | 第31页 |
| ·矿物捕获 | 第31-32页 |
| ·水动力捕获 | 第32页 |
| ·深部咸水层C0_2 地质储存潜力的计算 | 第32-40页 |
| ·计算公式 | 第32-34页 |
| ·理论储存量 | 第33页 |
| ·有效储存量 | 第33页 |
| ·实际储存量 | 第33-34页 |
| ·匹配储存量 | 第34页 |
| ·影响因子分析 | 第34-38页 |
| ·咸水层面积 | 第34-35页 |
| ·咸水层厚度 | 第35页 |
| ·咸水层孔隙度 | 第35-36页 |
| ·咸水成分分析 | 第36-38页 |
| ·储存系数(Scff) | 第38页 |
| ·储量计算 | 第38-40页 |
| 4 双台子自然保护区C0_2 储存潜力评价 | 第40-42页 |
| ·储量 | 第40页 |
| ·储存成本 | 第40-41页 |
| ·潜在威胁 | 第41-42页 |
| 5 结论与建议 | 第42-44页 |
| ·结论 | 第42-43页 |
| ·建议 | 第43-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作者简介 | 第47页 |
| 发表论文情况说明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