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2-14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北京十里河文化园工业遗产概况及基本理论 | 第15-29页 |
2.1 北京十里河文化园的概述 | 第15-19页 |
2.1.1 文化产业与文化产业园的概念 | 第15页 |
2.1.2 北京十里河文化园的发展历程 | 第15-18页 |
2.1.3 北京十里河文化园的现状分析 | 第18-19页 |
2.2 工业遗产概述 | 第19-28页 |
2.2.1 工业遗产的相关概念 | 第19页 |
2.2.2 工业遗产的特点与其分类 | 第19-22页 |
2.2.3 北京十里河文化园保护的现实意义 | 第22-26页 |
2.2.4 工业遗产保护的原则 | 第26-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北京十里河文化园环境艺术定位及依据 | 第29-40页 |
3.1 以人为本的前提 | 第29-30页 |
3.2 场所因素 | 第30-32页 |
3.3 人与建筑环境的关系 | 第32-36页 |
3.4 工业遗产保护改造过程中对空间环境的设计调研 | 第36-38页 |
3.4.1 技术层面的调研 | 第36页 |
3.4.2 前景层面的调研 | 第36-37页 |
3.4.3 价值层面的调研 | 第37页 |
3.4.4 经济效益方面的调研 | 第37-38页 |
3.5 工业遗产保护的空间环境设计分析定位 | 第38-3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北京十里河文化园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 第40-57页 |
4.1 北京十里河文化园功能置换 | 第40-43页 |
4.1.1 北京十里河文化园空间功能转换方面的原则 | 第40-42页 |
4.1.2 北京十里河文化园新旧功用空间的功能转换方式 | 第42-43页 |
4.2 北京十里河文化园建筑遗产空间环境的设计 | 第43-52页 |
4.2.1 北京十里河文化园建筑空间环境格局的调整 | 第43-45页 |
4.2.2 北京十里河文化园建筑空间结构体系的重合 | 第45-49页 |
4.2.3 北京十里河文化园空间环境结构体系的衔接 | 第49-52页 |
4.3 北京十里河文化园建筑空间环境诸要素的设计 | 第52-55页 |
4.3.1 空间的照明设计改造 | 第52-54页 |
4.3.2 对空间环境色彩选择 | 第54页 |
4.3.3 空间环境的材质选择 | 第54-55页 |
4.3.4 陈设设计 | 第55页 |
4.4 建筑环保节能方面的设计 | 第55-56页 |
4.4.1 建筑保温设计 | 第55-56页 |
4.4.2 工业建筑改造过程中的低能耗选材 | 第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附录 | 第58-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个人简历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