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前言 | 第9-12页 |
一、材料与方法 | 第12-16页 |
1.1 主要试剂 | 第12页 |
1.2. 主要仪器 | 第12-13页 |
1.3 实验动物分组及模型制备 | 第13-15页 |
1.4 标本采集与处理 | 第15页 |
1.5 检测指标及方法 | 第15-16页 |
1.6 图像分析 | 第16页 |
1.7 统计学处理 | 第16页 |
二、实验结果 | 第16-24页 |
2.1 大鼠腹部超长宽比皮瓣模型的建立 | 第16-17页 |
2.2 皮瓣成活的大体观察 | 第17页 |
2.3. 皮瓣的吲哚菁绿显像 | 第17-19页 |
2.4 HE染色观察各组皮瓣毛细血管密度 | 第19-21页 |
2.5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 第21-23页 |
2.6 各组标本对肾上腺素反应性的测定 | 第23-24页 |
三. 讨论 | 第24-29页 |
3.1 皮瓣成活的条件及缺血后的病理生理变化 | 第24-25页 |
3.2 促进皮瓣成活的方法 | 第25-26页 |
3.3 A型肉毒毒素对血管的作用 | 第26-27页 |
3.4 本实验肉毒毒素注射后皮瓣的血管解剖学变化 | 第27页 |
3.5 肉毒毒素组皮瓣VEGF、CD31的表达 | 第27-28页 |
3.6 皮瓣远端注射肉毒毒素比皮瓣蒂部注射肉毒毒素效果好,二者联合效果可能更佳 | 第28页 |
3.7 肉毒毒素注射浓度与给药时间 | 第28页 |
3.8 肉毒毒素用于药物延迟的优势 | 第28-29页 |
3.9. BTX-A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及缺点 | 第29页 |
四. BTX-A在皮瓣血管延迟领域还需研究的方向 | 第29页 |
五. 结论 | 第29页 |
六. 创新性 | 第29-30页 |
七. 实验设计的不足及未来的展望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4页 |
综述 | 第34-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