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8页 |
1.1 钛的概述 | 第14-16页 |
1.1.1 钛的物理性质 | 第14页 |
1.1.2 钛的化学性质 | 第14-15页 |
1.1.3 钛的化合物 | 第15-16页 |
1.2 钛的用途 | 第16-17页 |
1.3 钛资源 | 第17-19页 |
1.3.1 钛矿物 | 第17页 |
1.3.2 钛资源分布 | 第17-19页 |
1.4 含钛高炉渣的综合利用 | 第19-22页 |
1.4.1 含钛高炉渣概述 | 第19-20页 |
1.4.2 含钛高炉渣综合利用研究概况 | 第20-22页 |
1.5 人造金红石的生产方法 | 第22-25页 |
1.5.1 盐酸浸出法 | 第23页 |
1.5.2 硫酸浸出法 | 第23-24页 |
1.5.3 还原锈蚀法 | 第24-25页 |
1.6 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1.7 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2章 工艺矿物学研究 | 第28-46页 |
2.1 实验设备 | 第28页 |
2.2 含钛高炉渣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 第28-31页 |
2.2.1 原渣及改性渣的物相分析过程 | 第28-29页 |
2.2.2 改性前含钛高炉渣的实验结果 | 第29-30页 |
2.2.3 改性含钛高炉渣的实验结果 | 第30-31页 |
2.3 改性含钛高炉渣中金红石相的粒度分析 | 第31-36页 |
2.3.1 粒度分析原料 | 第31-32页 |
2.3.2 改性渣显微形貌分析 | 第32-33页 |
2.3.3 金红石相晶粒度分析 | 第33-36页 |
2.4 改性含钛高炉渣的磨矿研究 | 第36-40页 |
2.4.1 改性含钛高炉渣的可磨度 | 第36-37页 |
2.4.2 磨矿曲线研究 | 第37-40页 |
2.5 改性含钛高炉渣中金红石相的单体解离度 | 第40-44页 |
2.5.1 单体解离度的计算方法 | 第40页 |
2.5.2 单体解离度的测定方法 | 第40-41页 |
2.5.3 实验室级改性渣中金红石相单体解离度的实验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2.5.4 扩大改性实验(1kg)的改性渣中金红石相单体解离度的实验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2.5.5 扩大高温实验(60kg、100kg、300kg)的改性渣中金红石相单体解离度的实验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3章 改性含钛高炉渣的摇床分选实验 | 第46-66页 |
3.1 摇床分选可行性分析 | 第46-47页 |
3.2 实验原料 | 第47页 |
3.3 摇床分选概述 | 第47-49页 |
3.3.1 摇床的结构 | 第47页 |
3.3.2 摇床分选原理 | 第47-48页 |
3.3.3 影响摇床分选效果的主要因素 | 第48-49页 |
3.4 实验试剂和设备 | 第49-50页 |
3.4.1 实验主要试剂 | 第49页 |
3.4.2 实验主要设备 | 第49-50页 |
3.5 二氧化钛的测定 | 第50-51页 |
3.6 摇床分选实验 | 第51-52页 |
3.6.1 摇床分选实验方案 | 第51页 |
3.6.2 摇床分选实验步骤 | 第51-52页 |
3.7 摇床分选实验条件探索 | 第52-53页 |
3.7.1 冲程实验研究 | 第52-53页 |
3.7.2 冲次实验研究 | 第53页 |
3.8 实验室级高温改性的改性渣摇床分选的探索性实验 | 第53-58页 |
3.8.1 摇床分选的实验原料 | 第53页 |
3.8.2 单一粒级摇床分选实验流程 | 第53-54页 |
3.8.3 单一粒级摇床分选实验结果分选 | 第54-55页 |
3.8.4 单一粒级摇床分选光学显微镜照片 | 第55-56页 |
3.8.5 摇床分选精选实验 | 第56-57页 |
3.8.6 摇床分选扫选实验 | 第57-58页 |
3.9 不同规模扩大改性实验改性渣摇床分选实验探索 | 第58-61页 |
3.10 摇床分选扩大实验探索 | 第61-62页 |
3.11 开路摇床分选实验 | 第62-63页 |
3.12 本章小结 | 第63-66页 |
第4章 改性含钛高炉渣的酸浸实验研究 | 第66-80页 |
4.1 实验原料 | 第66页 |
4.2 实验设备 | 第66-67页 |
4.3 实验流程 | 第67-70页 |
4.3.1 实验原理 | 第67页 |
4.3.2 浸出反应的热力学基础 | 第67-70页 |
4.4 实验方案设计及实验流程 | 第70-71页 |
4.5 酸浸实验方法 | 第71-73页 |
4.5.1 实验装置 | 第71页 |
4.5.2 实验条件 | 第71-73页 |
4.6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3-79页 |
4.6.1 盐酸浓度的影响 | 第73-74页 |
4.6.2 浸出时间的影响 | 第74-75页 |
4.6.3 浸出温度的影响 | 第75-76页 |
4.6.4 液固比的影响 | 第76-77页 |
4.6.5 搅拌速度的影响 | 第77-78页 |
4.6.6 原料粒度的影响 | 第78-79页 |
4.7 本章小节 | 第79-80页 |
第5章 改性含钛高炉渣酸浸过程动力学 | 第80-86页 |
5.1 引言 | 第80-81页 |
5.2 反应控制步骤的确定 | 第81-82页 |
5.3 动力学实验 | 第82页 |
5.3.1 实验原料 | 第82页 |
5.3.2 实验步骤 | 第82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82-85页 |
5.4.1 实验结果 | 第82-84页 |
5.4.2 温度对于浸出率的影响 | 第84-8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6章 摇床分选联合酸浸制备金红石 | 第86-90页 |
6.1 实验原料及装置 | 第86页 |
6.2 实验流程 | 第86-87页 |
6.2.1 实验流程图 | 第86页 |
6.2.2 实验步骤 | 第86-87页 |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7页 |
6.4 最终产品分析 | 第87-88页 |
6.5 本章小节 | 第88-90页 |
第7章 结论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