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蚕桑论文--蚕基础科学论文--蚕的生理、遗传、生态、生物物理、生物化学论文

家蚕丝产量性状分子调控机理的研究及蚕丝性能的改造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21页
    1.1 家蚕产丝量复杂性状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1.1.1 家蚕丝产量性状的研究概况第14-15页
        1.1.2 遗传学手段研究复杂性状的发展概况第15页
    1.2 蛋白质组学技术以及转录组学技术的发展第15-19页
        1.2.1 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第15-17页
        1.2.2 转录组学技术的发展第17-19页
    1.3 丝品质改造的研究概况第19页
    1.4 本研究问题的提出以及其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9-20页
    1.5 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二章 利用定量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学研究家蚕丝产量性状的分子调控机制第21-65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材料和方法第21-32页
        2.2.1 实验材料第21-22页
        2.2.2 主要试剂第22页
        2.2.3 蛋白质提取第22-23页
        2.2.4 SDS-PAGE和胶内消化第23-24页
        2.2.5 非胶内消化第24页
        2.2.6 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数据收集第24页
        2.2.7 蛋白鉴定第24-25页
        2.2.8 利用所获得的MS数据分析蛋白丰度差异和数据库搜索第25页
        2.2.9 cDNA的制备第25-26页
        2.2.10 转录组测序和数据分析第26-27页
        2.2.11 后部丝腺总RNA抽提和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第27-29页
        2.2.12 插入位点分析第29-32页
        2.2.13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2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2-64页
        2.3.1 转基因家蚕和对照品系之间的差异第32-34页
        2.3.2 基于SDS-PAGE和Gel-free蛋白质组学的蛋白鉴定第34-50页
        2.3.3 转录本鉴定结果第50-55页
        2.3.4 后部丝腺蛋白质组和转录组的比较分析第55-61页
        2.3.5 与丝蛋白合成与分泌相关的蛋白质和转录本的差异比较第61-64页
    2.4 结论第64-65页
第三章 利用基于iTRAQ技术的蛋白质组学和基于RNA测序的转录组学来研究家蚕丝产量性状的分子调控机制第65-103页
    3.1 引言第65页
    3.2 材料和方法第65-74页
        3.2.1 实验材料第65页
        3.2.2 主要试剂第65-66页
        3.2.3 家蚕饲养和材料提取第66页
        3.2.4 蛋白质提取和消化第66-67页
        3.2.5 iTRAQ分析第67-68页
        3.2.6 蛋白质鉴定和定量第68页
        3.2.7 Western Blot分析第68-69页
        3.2.8 转录组分析第69页
        3.2.9 qRT-PCR分析第69-74页
    3.3 结果第74-94页
        3.3.1 ZB和Lan10品系之间蛋白质丰度的改变第74-80页
        3.3.2 差异性表达的蛋白质的GO分析第80-82页
        3.3.3 差异性表达蛋白的生物学网络(BIN)分析第82-84页
        3.3.4 ZB和Lan10品系间差异性表达的转录本第84页
        3.3.5 差异性表达转录本的GO分析第84-85页
        3.3.6 差异性表达蛋白质和转录本的pathway分析第85-87页
        3.3.7 mRNA表达和蛋白质丰度之间的关系第87-90页
        3.3.8 蛋白质表达丰度的验证第90-92页
        3.3.9 差异性表达的蛋白质和转录本与家蚕丝产量之间的关系第92-94页
    3.4 讨论第94-102页
        3.4.1 能量代谢对于丝产量至关重要第94页
        3.4.2 下调的核糖体蛋白丰度影响翻译过程第94-95页
        3.4.3 与蛋白质的转运和加工相关的蛋白表达量降低第95-96页
        3.4.4 后部丝腺生长和发育的降低影响了丝蛋白的产量第96页
        3.4.5 核糖体和蛋白转运通道之间的反应表明了系统范围内的功能下调第96-97页
        3.4.6 与丝产量相关的重要的功能分类第97页
        3.4.7 下调的核糖体pathway和上调的代谢影响了丝产量第97-101页
        3.4.8 新鉴定出的转录本提升了对丝产量分子机制的理解第101-102页
        3.4.9 与丝蛋白合成的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和转录本的丰度髙度一致第102页
    3.5 结论第102-103页
第四章 利用家蚕后部丝腺生物反应器表达钙离子结合蛋白第103-120页
    4.1 前言第103-104页
    4.2 材料和方法第104-107页
        4.2.1 实验材料第104页
        4.2.2 主要试剂第104页
        4.2.3 钙离子结合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第104-105页
        4.2.4 胚胎注射以及阳性个体筛选第105-106页
        4.2.5 插入位点的反向PCR分析第106页
        4.2.6 Western Blot分析第106-107页
        4.2.7 转基因家蚕丝蛋白的钙结合活性实验第107页
        4.2.8 转基因家蚕蚕丝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测试第107页
    4.3 结果第107-118页
        4.3.1 转基因家蚕的获得第107-109页
        4.3.2 转基因家蚕插入位点分析第109-110页
        4.3.3 Western Blot鉴定结果第110-112页
        4.3.4 MS/MS鉴定结果第112-115页
        4.3.5 转基因丝蛋白的钙离子结合活性分析第115-116页
        4.3.6 转基因丝蛋白的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第116-118页
    4.4 讨论第118-119页
    4.5 小结第119-120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创新点第120-12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3页
获得的荣誉第123-124页
申请的专利第124-125页
致谢第125-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44页
附表第144-172页

论文共1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bm58α和bm109基因功能研究
下一篇:中药疫苗稀释剂提高猪伪狂犬和猪瘟弱毒疫苗的免疫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