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2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有机荧光物质发光机理 | 第12-13页 |
1.3 香豆素的合成方法 | 第13-14页 |
1.4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 第14-30页 |
1.4.1 香豆素类化合物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 第14-17页 |
1.4.2 香豆素类化合物在荧光分子染料上的应用 | 第17-23页 |
1.4.3 香豆素类物质在荧光探针中的应用 | 第23-28页 |
1.4.4 香豆素类物质在荧光增白剂中的应用 | 第28-30页 |
1.5 本论文选题及研究工作 | 第30-32页 |
第二章 香豆素并环己酮类化合物的合成与荧光性能研究 | 第32-43页 |
2.1 引言 | 第32-33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33-39页 |
2.2.1 香豆素并环己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 第33页 |
2.2.2 目标化合物4的荧光性能研究 | 第33-34页 |
2.2.3 荧光化合物的溶剂化效应 | 第34-35页 |
2.2.4 不同取代基对化合物荧光性质的影响 | 第35-37页 |
2.2.5 不同pH对化合物荧光性质的影响 | 第37-39页 |
2.3 化合物光谱性质的理论计算结果分析 | 第39-4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香豆素并环己酮类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 第43-57页 |
3.1 引言 | 第43-44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44页 |
3.3 化合物sensor a荧光性能研究 | 第44-52页 |
3.3.1 测试条件 | 第45页 |
3.3.2 荧光探针的溶剂化效应 | 第45-46页 |
3.3.3 荧光探针对不同金属离子的效应 | 第46-48页 |
3.3.4 不同pH对荧光探针的影响 | 第48-49页 |
3.3.5 不同浓度的Fe~(3+)对荧光探针影响 | 第49-51页 |
3.3.6 不同金属离子对荧光探针探测Fe3+的干扰 | 第51-52页 |
3.4 荧光探针淬灭机理研究 | 第52-54页 |
3.5 荧光探针淬灭的理论计算结果分析 | 第54-5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香豆素并茚满二酮类化合物的合成与荧光性能研究 | 第57-66页 |
4.1 引言 | 第57-58页 |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8页 |
4.3 目标化合物的荧光性能的研究 | 第58-63页 |
4.3.1 测试条件 | 第58页 |
4.3.2 荧光化合物的溶剂化效应 | 第58-60页 |
4.3.3 不同取代基对化合物荧光性质的影响 | 第60-61页 |
4.3.4 不同浓度对化合物荧光性质的影响 | 第61-63页 |
4.4 化合物光谱性质的理论计算结果分析 | 第63-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9页 |
5.1 结论 | 第66-68页 |
5.2 展望 | 第68-69页 |
实验部分 | 第69-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4页 |
附录1 核磁谱图 | 第84-94页 |
附录2 高分辨谱图 | 第94-95页 |
附录3 化合物数据一览表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