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升式钻井平台井控系统的风险评估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海上钻井作业的风险分析 | 第12-13页 |
1.2.2 国内钻井系统风险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钻井系统的风险分析方法 | 第14-15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第2章 风险分析的模糊综合评判理论 | 第16-32页 |
2.1 FMEA概述 | 第16-22页 |
2.1.1 FMEA的意义 | 第16-17页 |
2.1.2 FMEA的方法 | 第17-21页 |
2.1.3 FMEA的流程 | 第21页 |
2.1.4 FMEA分析表格 | 第21-22页 |
2.2 模糊评判方法 | 第22-27页 |
2.2.1 概述 | 第23页 |
2.2.2 模糊数学理论 | 第23-24页 |
2.2.3 模糊综合评价 | 第24-27页 |
2.3 层次分析法 | 第27-31页 |
2.3.1 概述 | 第27-28页 |
2.3.2 层次分析法的具体步骤 | 第28-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钻井井控系统的风险分析 | 第32-60页 |
3.1 概述 | 第32页 |
3.2 井控系统的背景 | 第32-35页 |
3.2.1 溢流与井喷 | 第32-33页 |
3.2.2 地层压力与井底压力的关系 | 第33-35页 |
3.2.3 井控技术的认识 | 第35页 |
3.3 井控系统的设备 | 第35-43页 |
3.3.1 闸板防喷器 | 第36-38页 |
3.3.2 环形防喷器 | 第38-39页 |
3.3.3 防喷器控制单元 | 第39-42页 |
3.3.4 节流压井管汇 | 第42-43页 |
3.4 井控系统的FMEA分析 | 第43-50页 |
3.4.1 平台介绍 | 第43-44页 |
3.4.2 FMEA分析 | 第44-50页 |
3.5 井控系统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50-57页 |
3.5.1 确定因素集合U | 第50-51页 |
3.5.2 确定评语集合V | 第51页 |
3.5.3 确定模糊评判矩阵R | 第51-53页 |
3.5.4 确定因素的权重 | 第53-55页 |
3.5.5 进行一级综合评判 | 第55-56页 |
3.5.6 进行二级综合评判 | 第56-5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7-60页 |
第4章 井控系统的设计优化 | 第60-77页 |
4.1 概述 | 第60页 |
4.2 蓄能器的容积 | 第60-72页 |
4.2.1 蓄能器容积的理论要求 | 第60-61页 |
4.2.2 蓄能器容积的计算 | 第61-70页 |
4.2.3 优化措施 | 第70-71页 |
4.2.4 优化后风险核算 | 第71-72页 |
4.3 高压管路的壁厚 | 第72-76页 |
4.3.1 高压管路的设计要求 | 第72页 |
4.3.2 高压管路壁厚的计算 | 第72-74页 |
4.3.3 优化措施 | 第74-75页 |
4.3.4 优化后的风险核算 | 第75-7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个人简历 | 第84-86页 |
附录A | 第86-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