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3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3-18页 |
2.1 材料 | 第13-14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13页 |
2.1.2 药品与试剂 | 第13页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3-14页 |
2.2 方法 | 第14-17页 |
2.2.1 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 | 第14页 |
2.2.2 选择心脏模型的标准 | 第14-15页 |
2.2.3 分组与处理 | 第15页 |
2.2.4 观察指标 | 第15-17页 |
2.3 统计学处理 | 第17-18页 |
第3章 结果 | 第18-23页 |
3.1 大鼠血流动力学(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变化 | 第18-19页 |
3.1.1 各组心率(HR)变化情况 | 第18-19页 |
3.1.2 各组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 | 第19页 |
3.2 各组心律失常情况 | 第19-20页 |
3.3 DEX预处理减弱了由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损伤引起的循环和心肌IL-6 和TNF-Α 水平的增加 | 第20页 |
3.4 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心肌 | 第20-22页 |
3.5 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组织均浆生化指标 | 第22-23页 |
第4章 讨论 | 第23-28页 |
4.1 选取并建立动物模型 | 第23页 |
4.2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第23-24页 |
4.3 右美托咪定对大鼠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 第24-28页 |
4.3.1 血流动力学和心律失常分析 | 第24-25页 |
4.3.2 DEX预处理减弱了由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损伤引起的循环和心肌IL-6和TNF-α 水平的增加 | 第25-26页 |
4.3.3 心肌梗死面积 | 第26页 |
4.3.4 心肌生化指标 | 第26-28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28-30页 |
5.1 结论 | 第28页 |
5.2 展望 | 第28-30页 |
致谢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4页 |
综述 | 第34-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