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1.1 无取向硅钢概述 | 第12页 |
1.2 我国冷轧无取向硅钢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4页 |
1.2.1 我国冷轧无取向硅钢的生产及消费现状 | 第12-13页 |
1.2.2 我国冷轧无取向硅钢的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1.3 冷轧无取向硅钢的主要性能要求 | 第14-15页 |
1.4 冷轧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15-19页 |
1.4.1 晶粒大小对冷轧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的影响 | 第16-17页 |
1.4.2 织构对冷轧无取向硅钢性能的影响 | 第17-19页 |
1.5 冷轧无取向硅钢各生产工艺的研究 | 第19-22页 |
1.5.1 热轧 | 第19-20页 |
1.5.2 常化 | 第20页 |
1.5.3 冷轧 | 第20-21页 |
1.5.4 退火 | 第21页 |
1.5.5 工艺与性能的关系 | 第21-22页 |
1.6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2页 |
1.6.1 研究背景 | 第22页 |
1.6.2 研究意义 | 第22页 |
1.7 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2-24页 |
1.7.1 研究目的 | 第22-23页 |
1.7.2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2章 实验过程及方法 | 第24-2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2.2 实验过程 | 第24-26页 |
2.2.1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2.2.2 生产工艺 | 第25页 |
2.2.3 退火工艺 | 第25-26页 |
2.2.4 组织织构样品的制备 | 第26页 |
2.3 检测方法 | 第26-28页 |
2.4 实验设备 | 第28-29页 |
第3章 热轧板坯常化前后的组织及织构分析 | 第29-35页 |
3.1 热轧板常化前和常化后的组织 | 第29-30页 |
3.2 热轧板常化前和常化后的织构 | 第30-32页 |
3.3 热轧板常化前和常化后的组织特征分析 | 第32-33页 |
3.4 热轧板常化前和常化后的织构特征分析 | 第33-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冷轧方式对 50W470硅钢组织、织构及磁性能的影响 | 第35-52页 |
4.1 冷轧、退火板组织 | 第35-38页 |
4.1.1 可逆式和连续式冷轧冷轧板组织 | 第35-38页 |
4.1.2 可逆式和连续式冷轧退火板组织 | 第38页 |
4.2 冷轧、退火板织构 | 第38-46页 |
4.2.1 可逆式和连续式冷轧冷轧板织构 | 第38-43页 |
4.2.2 可逆式和连续式冷轧退火板织构 | 第43-46页 |
4.3 可逆式和连续式冷轧性能检测结果 | 第46页 |
4.3.1 可逆式和连续式冷轧成品磁性能检测结果 | 第46页 |
4.3.2 可逆式和连续式冷轧力学性能检测结果 | 第46页 |
4.4 冷轧、退火板组织特征分析 | 第46-48页 |
4.4.1 可逆式和连续式冷轧冷轧板组织特征分析 | 第46-47页 |
4.4.2 可逆式和连续式冷轧退火板组织特征分析 | 第47-48页 |
4.5 冷轧、退火板织构特征分析 | 第48-50页 |
4.5.1 可逆式和连续式冷轧冷轧板织构特征分析 | 第48-49页 |
4.5.2 可逆式和连续式冷轧退火板织构特征分析 | 第49-50页 |
4.6 可逆式和连续式冷轧性能的检测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退火工艺对 50W470硅钢组织、织构及磁性能的影响 | 第52-65页 |
5.1 退火温度对 50W470硅钢组织的影响 | 第52-56页 |
5.1.1 退火温度对可逆式冷轧板组织的影响 | 第52-54页 |
5.1.2 退火温度对连续式冷轧板组织的影响 | 第54-56页 |
5.2 退火温度对 50W470硅钢织构的影响 | 第56-60页 |
5.2.1 退火温度对可逆式冷轧退火织构的影响 | 第56-58页 |
5.2.2 退火温度对连续式冷轧退火织构的影响 | 第58-60页 |
5.3 退火温度对 50W470硅钢磁性能的影响 | 第60-61页 |
5.4 退火温度对 50W470硅钢冷轧板组织的影响特征分析 | 第61-62页 |
5.5 退火温度对 50W470硅钢冷轧板织构的影响特征分析 | 第62-63页 |
5.6 退火温度对 50W470硅钢冷轧板磁性能的影响特征分析 | 第63-64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