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部分 乌头类中药的文献研究 | 第8-39页 |
一、乌头类中药的古代文献研究 | 第8-25页 |
(一) 乌头类中药名称考证 | 第8-9页 |
(二) 川乌、草乌区分记载的文献考证 | 第9-12页 |
(三) 对乌头类中药的药性、功效及主治的有关论述 | 第12-19页 |
(四) 对乌头类中药加工炮制的考证 | 第19-24页 |
(五) 乌头类中药的临床配伍应用举要 | 第24-25页 |
二、乌头类中药的现代研究概况 | 第25-39页 |
(一) 对乌头类中药毒性的认识 | 第25-28页 |
(二) 对经典医籍中乌头类中药配伍规律的研究 | 第28-29页 |
(三) 乌头类中药配伍药对的现代研究 | 第29-38页 |
(四)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8-39页 |
第二部分 乌头类常用中药配伍规律的文献研究 | 第39-72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39-40页 |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40-43页 |
(一) 建立“含乌头类中药方剂基础数据库” | 第40页 |
(二) 创建“含乌头类中药方剂查询管理系统”并利用该系统进行统计分析 | 第40-42页 |
(三) 数据处理 | 第42-43页 |
(四) 统计处理 | 第43页 |
三、研究结果 | 第43-72页 |
(一) 对乌头类中药用药规律的研究 | 第43-46页 |
(二) 乌头类常用中药配伍规律研究 | 第46-72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72-94页 |
一、历代乌头类常用中药配伍应用概况分析 | 第72-74页 |
(一) 不同历史时期乌头类中药配伍特点分析 | 第72-74页 |
(二) 乌头类中药应用变化及配伍特点 | 第74页 |
二、乌头类常用中药配伍规律及常用药对 | 第74-79页 |
(一) 附子配伍规律及常用药对 | 第74-78页 |
(二) 川乌配伍规律及常用药对 | 第78页 |
(三) 草乌配伍规律及常用药对 | 第78-79页 |
三、乌头类常用中药主要应用范围 | 第79-84页 |
(一) 附子主要应用范围 | 第79-80页 |
(二) 川乌主要应用范围 | 第80-83页 |
(三) 草乌主要应用范围 | 第83-84页 |
四、有关乌头类中药与“十八反”中相反药同用的评述 | 第84-88页 |
(一) 附子、半夏并不相反 | 第85-88页 |
(二) 其它相反药亦非绝对“相反”(配伍禁忌) | 第88页 |
五、乌头类中药的合理使用 | 第88-94页 |
(一) 正确辨证,审证施用 | 第89页 |
(二) 合理配伍,增效减毒 | 第89-90页 |
(三) 把握剂量,适量而止 | 第90-91页 |
(四) 正确煎煮,煎服相宜 | 第91-92页 |
(五) 炮制有方,降低毒性 | 第92页 |
(六) 剂型得当,确保安全 | 第92-94页 |
结语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查新报告 | 第103-112页 |
论文著作 | 第112-121页 |
详细摘要 | 第121-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