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DNA损伤概述 | 第10-15页 |
1.1.1 DNA损伤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 第10-11页 |
1.1.2 DNA损伤应答 | 第11-12页 |
1.1.3 DNA损伤修复方式 | 第12-15页 |
1.1.4 XPC蛋白的转录因子功能 | 第15页 |
1.2 dNTP库与核苷酸还原酶 | 第15-18页 |
1.2.1 dNTP库 | 第15-16页 |
1.2.2 核苷酸还原酶 | 第16-17页 |
1.2.3 核苷酸还原酶的调控 | 第17-18页 |
1.3 银纳米颗粒概述 | 第18-20页 |
1.3.1 银纳米颗粒的性质与应用 | 第18-19页 |
1.3.2 银纳米颗粒毒性的研究 | 第19-20页 |
1.4 咖啡因概述 | 第20-22页 |
1.4.1 咖啡因的作用 | 第20-21页 |
1.4.2 咖啡因对哺乳动物细胞的影响 | 第21-22页 |
1.5 论文研究思路 | 第22-24页 |
1.5.1 XPC在hRRM2转录调控的研究 | 第22页 |
1.5.2 咖啡因与银纳米颗粒对人体细胞毒性的研究 | 第22-24页 |
第2章 XPC蛋白对核苷酸还原酶亚基转录调控的研究 | 第24-42页 |
2.1 前言 | 第24页 |
2.2 材料和方法 | 第24-33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24-26页 |
2.2.2 实验材料、试剂与耗材 | 第26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26-3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3-40页 |
2.3.1 核苷酸还原酶亚基转录水平的分析 | 第33-35页 |
2.3.2 hRRM2亚基转录调控途径的检测 | 第35页 |
2.3.3 hRRM2亚基蛋白水平的检测 | 第35-37页 |
2.3.4 合适的超声震碎片段分布的检测 | 第37-38页 |
2.3.5 使用抗XPC抗体进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效果的检测 | 第38页 |
2.3.6 经过染色质免疫沉淀后潜在启动子结合区域的检测 | 第38-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3章 人体细胞对咖啡因与银纳米颗粒胁迫刺激下核苷酸还原酶等基因调控的研究 | 第42-64页 |
3.1 前言 | 第42页 |
3.2 材料和方法 | 第42-45页 |
3.2.1 实验仪器 | 第42页 |
3.2.2 实验材料、试剂与耗材 | 第42-43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43-4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5-61页 |
3.3.1 银纳米颗粒的表征 | 第45-46页 |
3.3.2 咖啡因与银纳米颗粒使用剂量的探索 | 第46-49页 |
3.3.3 咖啡因与银纳米颗粒对不同细胞的影响 | 第49-50页 |
3.3.4 咖啡因与银纳米颗粒胁迫下细胞转录的变化 | 第50-58页 |
3.3.5 核苷酸还原酶亚基的蛋白水平检测 | 第58-59页 |
3.3.6 核苷酸还原酶亚基蛋白水平变化机理的初步探究 | 第59-6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1-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发表论文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