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关键词释义 | 第10-11页 |
1.2.1 洗钱 | 第10-11页 |
1.2.2 反洗钱 | 第11页 |
1.2.3 商业银行反洗钱 | 第11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3.3 文献述评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7-19页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1.4.2 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 沈阳市商业银行反洗钱工作现状及成因 | 第19-29页 |
2.1 沈阳市商业银行反洗钱工作现状 | 第19页 |
2.2 沈阳市商业银行反洗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第19-25页 |
2.2.1 可疑交易甄别质量参差不齐 | 第19-20页 |
2.2.2 反洗钱基层人员岗位配置不足 | 第20-22页 |
2.2.3 反洗钱技术手段老化 | 第22-24页 |
2.2.4 客户身份信息识别难 | 第24-25页 |
2.3 沈阳市商业银行现阶段反洗钱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25-29页 |
2.3.1 商业银行追求利益最大化 | 第26-27页 |
2.3.2 国际及国内形势变化多样 | 第27-28页 |
2.3.3 公众配合度不高 | 第28-29页 |
3 推进商业银行反洗钱工作的方案设计 | 第29-43页 |
3.1 理论依据 | 第29-30页 |
3.1.1 政府失灵理论 | 第29页 |
3.1.2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理论 | 第29-30页 |
3.2 先进经验借鉴 | 第30-33页 |
3.2.1 美国银行业反洗钱经验借鉴 | 第30-32页 |
3.2.2 香港银行业反洗钱经验借鉴 | 第32-33页 |
3.3 反洗钱方案分析 | 第33-37页 |
3.3.1 优势分析 | 第33-34页 |
3.3.2 劣势分析 | 第34页 |
3.3.3 机遇分析 | 第34-35页 |
3.3.4 风险分析 | 第35-36页 |
3.3.5 方案因素组合分析 | 第36-37页 |
3.4 “125”方案规划 | 第37-40页 |
3.4.1 坚持以风险为本的反洗钱理念 | 第37-38页 |
3.4.2 建立健全反洗钱义务履行与内控监督双线并行的机制 | 第38页 |
3.4.3 推行并完善反洗钱五个日常操作模式 | 第38-40页 |
3.5 “125”方案可行性分析 | 第40-43页 |
3.5.1 方案实施条件 | 第40页 |
3.5.2 方案实施效果 | 第40-41页 |
3.5.3 方案实施代价 | 第41-43页 |
4 推进沈阳市商业银行反洗钱工作的对策建议 | 第43-47页 |
4.1 完善以风险为导向的反洗钱法律法规 | 第43-44页 |
4.1.1 制定更为细化的法规及报送制度 | 第43页 |
4.1.2 制定更为灵活的动态反洗钱制度调整机制 | 第43-44页 |
4.2 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 第44-45页 |
4.2.1 构建国内完整的三位一体信息共享机制 | 第44-45页 |
4.2.2 加强国际间反洗钱信息共享 | 第45页 |
4.3 健全反洗钱激励机制 | 第45-47页 |
4.3.1 细化反洗钱基层商业银行工作考核标准 | 第46页 |
4.3.2 探索对基层商业银行反洗钱的利益补偿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A 反洗钱监控系统判别标准说明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