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单羰基姜黄素类FGFR1激酶抑制剂及抗炎药物的设计、合成、筛选及药理活性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部分 绪论第13-67页
    1. 单羰基姜黄素类似物的抗炎活性研究进展第13-26页
        1.1 前言第13-14页
        1.2 1,5-二芳基-1,4-戊二烯-3-酮类单羰基姜黄素类似物第14-17页
        1.3 单烯酮类单羰基姜黄素类似物第17-20页
        1.4 小结第20-21页
        参考文献第21-26页
    2. 单羰基姜黄素类似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第26-38页
        2.1 前言第26页
        2.2 1,5-二芳基-1,4-戊二烯-3酮类单羰基姜黄素类似物第26-30页
        2.3 单烯酮类单羰基姜黄素类似物第30-32页
        2.4 小结第32页
        参考文献第32-38页
    3. 以FGFR为靶标的抑制剂的研究进展第38-67页
        3.1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与肿瘤及其治疗第38-40页
        3.2 基于FGFR的ATP结合域结构的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活性第40-49页
        3.3 新型FGFR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新策略第49-50页
        3.4 抑制FGFR的短肽和抗体第50-51页
        3.5 进入临床研究的FGFR抑制剂第51-53页
        3.6 小结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3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设计思路、技术路线第63-67页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第67-186页
    第1章 单羰基姜黄素类FGFR1抑制剂、抗炎药物的设计与合成第67-128页
        1.1 研究背景、依据和思路第67-71页
            1.1.1 姜黄素类化合物药理活性研究进展第67-68页
            1.1.2 单羰基姜黄素类抗炎药物的研究进展第68-69页
            1.1.3 单羰基姜黄素类新型FGFR1激酶抑制剂的发现第69-71页
        1.2 设计与结构第71-78页
            1.2.1 单羰基姜黄素类FGFR1激酶抑制剂的设计第71-74页
            1.2.2 单羰基姜黄素类抗炎药物的设计第74-78页
        1.3 合成第78-118页
            1.3.1 仪器与试剂原料第78页
            1.3.2 合成路线与方法第78-80页
            1.3.3 化合物的理化、波谱数据第80-118页
        1.4 晶体结构及螺杂环单烯酮类似物可能的反应机制第118-120页
            1.4.1 单晶的培养与晶体结构测定方法第118页
            1.4.2 晶体结构第118-119页
            1.4.3 螺杂环单烯酮类似物反应的立体化学及可能的反应机制第119-120页
        1.5 本章小结第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8页
    第2章 FGFR1激酶抑制活性筛选和构效关系研究第128-138页
        2.1 前言第128-129页
        2.2 实验方法第129-130页
            2.2.1 仪器与试剂第129页
            2.2.2 激酶活性筛选第129-130页
            2.2.3 ATP竞争性实验第130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130-135页
            2.3.1 对FGFR1激酶的抑制活性筛选及构效关系分析第130-133页
            2.3.2 活性化合物对其它酪氨酸激酶的抑制活性第133-134页
            2.3.3 活性化合物与ATP的竞争关系第134-135页
        2.4 本章小结第135-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38页
    第3章 FGFR1激酶抑制剂的抗肿瘤活性研究第138-158页
        3.1 研究背景和依据第138-140页
            3.1.1 RTKs抑制剂与肿瘤第138页
            3.1.2 FGFR1与肿瘤第138-140页
            3.1.3 本章的基本研究思路第140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140-146页
            3.2.1 仪器与试剂第140-142页
            3.2.2 细胞培养第142页
            3.2.3 MTT法测定化合物对细胞生长的抑制活性第142-143页
            3.2.4 化合物处理与细胞总蛋白收集、定量第143页
            3.2.5 Western Blotting第143-144页
            3.2.6 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第144页
            3.2.7 药物体内注射剂型的制备第144页
            3.2.8 体内抗肿瘤活性第144-145页
            3.2.9 组织蛋白的收集与定量第145页
            3.2.10 免疫组化第145-146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146-154页
            3.3.1 FGFR1抑制剂对HEK293中FGFR1激酶的抑制活性第146-147页
            3.3.2 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第147页
            3.3.3 对正常细胞的细胞毒性第147-149页
            3.3.4 对肿瘤细胞中FGFR1激酶的抑制活性第149页
            3.3.5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第149-152页
                3.3.5.1 对H460的时间生长抑制曲线第150页
                3.3.5.2 诱导H460中凋亡蛋白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第150-151页
                3.3.5.3 流式细胞仪测定抑制剂诱导H460凋亡第151-152页
            3.3.6 抗裸鼠体内H460异种移植瘤活性第152页
            3.3.7 抗H460异种移植瘤活性的初步机制第152-154页
        3.4 本章小结第154-155页
        参考文献第155-158页
    第4章 抑制炎症因子释放的抗炎活性筛选及构效关系分析第158-171页
        4.1 前言第158-159页
        4.2 实验方法第159-162页
            4.2.1 仪器与试剂第159页
            4.2.2 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培养第159页
            4.2.3 化合物处理与细胞培养液收集第159-160页
            4.2.4 蛋白质收集与浓度检测第160页
            4.2.5 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测定炎症因子含量第160-162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162-168页
            4.3.1 抑制IL-6释放的抗炎活性筛选第162-164页
            4.3.2 活性化合物抑制炎症因子(TNF-α和IL-6)释放的剂量关系第164-165页
            4.3.3 抗炎活性的构效关系分析第165-167页
            4.3.4 定量构效关系分析第167-168页
        4.4 本章小结第168-169页
        参考文献第169-171页
    第5章 化合物抗炎活性的初步机制及体内抗炎活性研究第171-186页
        5.1 前言第171-172页
        5.2 实验方法第172-175页
            5.2.1 仪器与试剂第172页
            5.2.2 原代腹腔巨噬细胞(MPMs)的提取与培养第172-173页
            5.2.3 样品处理与细胞液收集第173页
            5.2.4 RNA收集和浓度检测第173页
            5.2.5 逆转录-定量PCR(RT-QPCR)测定炎症因子mRNA表达第173-174页
            5.2.6 Western Blotting第174页
            5.2.7 原代小鼠巨噬细胞NF-κB核转移检测第174-175页
            5.2.8 小鼠脓毒血症模型第175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75-183页
            5.3.1 L类活性化合物抗炎活性的初步机制第175-181页
                5.3.1.1 对LPS诱导的MPMs炎症因子mRNA表达的抑制第175-177页
                5.3.1.2 对高糖诱导的MPMs炎症因子mRNA表达的抑制第177-178页
                5.3.1.3 对LPS诱导的MPMs中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第178页
                5.3.1.4 对LPS诱导的MPMs的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第178-181页
            5.3.2 Ae类活性化合物抗炎活性的初步机制第181-182页
                5.3.2.1 对LPS诱导的MPMs中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第181页
                5.3.2.2 对LPS诱导的MPMs的IκB降解的影响第181-182页
            5.3.3 对LPS诱导小鼠脓毒感染性休克的保护作用第182-183页
        5.4 本章小结第183-184页
        参考文献第184-186页
全文总结、结论、创新点与展望第186-191页
致谢第191-192页
附录1 部分化合物的单晶结构衍射数据第192-200页
附录2 部分化合物谱图第200-229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课题研究情况第229页

论文共2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刺激响应型智能防腐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下一篇:Ad Hoc网络多径路由协议相关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