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退火炉内流场及温度场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 1.2 玻璃生产工艺 | 第12-15页 |
| 1.3 玻璃退火炉的类型及其特点 | 第15-18页 |
| 1.3.1 关于网带式退火炉 | 第16-17页 |
| 1.3.2 网带式退火炉的发展方向 | 第17-18页 |
| 1.4 退火炉数值模拟技术 | 第18-19页 |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 第2章 玻璃的退火原理及工艺 | 第21-31页 |
| 2.1 玻璃中的热应力 | 第21-25页 |
| 2.2 退火温度范围 | 第25-27页 |
| 2.3 玻璃的退火工艺 | 第27-31页 |
| 2.3.1 玻璃的退火制度 | 第27-29页 |
| 2.3.2 制品退火的有关问题 | 第29-31页 |
| 第3章 网带式退火炉的设计方案 | 第31-41页 |
| 3.1 设计方案 | 第31-34页 |
| 3.2 设计计算 | 第34-41页 |
| 3.2.1 退火制度的确定 | 第35-37页 |
| 3.2.2 退火炉的主要尺寸确定 | 第37-38页 |
| 3.2.3 燃料燃烧计算 | 第38-41页 |
| 第4章 炉内流场及温度场数值模拟 | 第41-61页 |
| 4.1 Fluent简介 | 第41-43页 |
| 4.2 数值模拟求解过程 | 第43-45页 |
| 4.3 玻璃退火炉内流场及温度场数值模拟 | 第45-49页 |
| 4.3.1 建立物理模型 | 第45页 |
| 4.3.2 基本假设 | 第45-46页 |
| 4.3.3 网格划分 | 第46-47页 |
| 4.3.4 边界条件设定 | 第47-49页 |
| 4.4 炉内热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9-53页 |
| 4.5 模拟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3-61页 |
| 4.5.1 加热段流场及温度场分析 | 第54-56页 |
| 4.5.2 保温段流场及温度场分析 | 第56-57页 |
| 4.5.3 慢冷段流场及温度场分析 | 第57-59页 |
| 4.5.4 快冷段流场及温度场分析 | 第59-61页 |
| 第5章 炉体结构优化设计与分析 | 第61-75页 |
| 5.1 改变导流体结构 | 第61-69页 |
| 5.1.1 加热段流场及温度场分析 | 第63-65页 |
| 5.1.2 保温段流场及温度场分析 | 第65-66页 |
| 5.1.3 慢冷段流场及温度场分析 | 第66-67页 |
| 5.1.4 快冷段流场及温度场分析 | 第67-69页 |
| 5.2 改变冷风入口的布置方式 | 第69-75页 |
| 5.2.1 采用上冷风方式 | 第69-71页 |
| 5.2.2 采用下冷风方式 | 第71-72页 |
| 5.2.3 三种冷风入口布置方式的对比 | 第72-75页 |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5-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 致谢 | 第79-8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