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吸附剂论文--活性炭论文

溶液过程碳化稻壳有机组分制备碳基材料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3页
    1.1 稻壳有机组分利用的现状第9页
    1.2 生物质基碳材料的制备以及应用第9-10页
    1.3 生物质中有机组分制备活性炭材料第10-11页
    1.4 论文选题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第11-13页
        1.4.1 论文选题背景第11-12页
        1.4.2 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第12-13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13-17页
    2.1 化学试剂第13-14页
    2.2 仪器与设备第14页
    2.3 表征手段第14-17页
        2.3.1 CHNS-O 元素分析第14-15页
        2.3.2 N_2吸附-脱附第15页
        2.3.3 结构形貌的观测(SEM、TEM)第15页
        2.3.4 X 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15页
        2.3.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第15页
        2.3.6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第15-17页
第三章 活化的溶液过程炭制备以及吸附性能研究第17-32页
    3.1 引言第17-19页
    3.2 实验部分第19-20页
        3.2.1 材料第19页
        3.2.2 活性炭的制备第19页
        3.2.3 活性炭的吸附实验第19-2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20-31页
        3.3.1 制备条件的优化第20-23页
        3.3.2 多孔结构与表面化学分析第23-25页
        3.3.3 pH 对吸附量的影响第25页
        3.3.4 吸附动力学与接触时间对吸附量的影响第25-27页
        3.3.5 吸附热力学第27-29页
        3.3.6 温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第29-31页
    3.4 小结第31-32页
第四章 活性炭的制备与比较性吸附实验第32-55页
    4.1 引言第32-33页
    4.2 实验部分第33-35页
        4.2.1 试剂与材料第33页
        4.2.2 活性炭的制备第33-34页
        4.2.3 亚甲基蓝染料吸附实验第34页
        4.2.4 吸附模型数据分析第34-3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35-54页
        4.3.1 活性炭制备的过程优化第35-40页
        4.3.2 孔结构和表面化学分析第40-46页
        4.3.3 溶液 pH 吸附性能的影响第46页
        4.3.4 吸附动力学研究第46-50页
        4.3.5 吸附等温线第50-52页
        4.3.6 吸附热动力学研究第52-54页
    4.4 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第55-57页
    5.1 论文总结第55页
    5.2 论文创新之处第55-56页
    5.3 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3页
致谢第63-64页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农产品贸易视角的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
下一篇:《红楼梦》越译本文化翻译策略选择研究